搞長期集訓隊、歸化球員、建“國家俱樂部”……向264萬人口小國學習 中國足球開啟“卡塔爾模式”?
14億人口的大國向264萬人口的小國學習足球經驗?這不是玩笑。
近期,中國足球以長期集訓隊、歸化球員為開端,建立“國家俱樂部”為手段,似乎在卡塔爾足球震驚世界之前,就早早開始行動起來,走出了“卡塔爾模式”的第一步。
雖然“卡塔爾模式”的精髓應該是阿斯拜爾十年的青訓積累,但對中國足球來說,恐怕沒有耐心等那么久,畢竟2022年世界杯預選賽明年就要開打了。
經驗一
建立“國家俱樂部”
卡塔爾聯賽合并豪門
上屆亞洲杯卡塔爾小組賽三戰全敗出局,2018年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卡塔爾也是小組墊底早早出局。本屆亞洲杯卻連克沙特、韓國、日本等世界杯參賽隊,拿下西亞勁旅伊拉克和東道主阿聯酋,成為第九個奪得亞洲杯冠軍的國家。
在卡塔爾的俱樂部方面,最近也傳出重磅消息,尤文圖斯的摩洛哥中衛貝納蒂亞和日本隊身價最高的中島翔哉都將加盟卡塔爾聯賽球隊杜海勒,目標直指本賽季的亞冠。此外,在本屆亞洲杯上大放異彩的阿勒莫茲·阿里和阿菲夫都是來自杜海勒。
如果對杜海勒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并不是你孤陋寡聞,而是這支球隊僅僅成立于2017年,由當時的聯賽豪門萊赫維亞與另一支杯賽成績出色的強隊阿爾賈什合并組成。
而近期傳出消息稱,相關部門想讓中超不同俱樂部的國腳都加入廣州恒大,讓恒大成為“國足集訓隊”,而昨天連簽韋世豪、高準翼兩名國腳和U19國腳吳少聰,似乎已經坐實了這一傳聞。此外,據天津媒體報道,集結了將近4個月的U25集訓隊大部分球員將進入天津天海俱樂部。
看著中國足球的這些變化,和卡塔爾聯賽的發展何其相似?而兩國的目標都是為了2022年世界杯。
經驗二
擁有相同文化背景
是歸化球員的前提
盡管卡塔爾早在2004年左右就開始大規模歸化南美球員,還一度希望歸化“球形閃電”艾爾頓,但很快這種行為就因為國際足聯修改規則而畫上了句號。
不過,提前布局的卡塔爾依然引進了不少好手,其中讓中國球迷印象深刻的就是原籍烏拉圭的塞巴斯蒂安。在2008年的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20強賽中,國足主場被塞巴斯蒂安的點球一劍封喉,無緣10強賽。
此后,卡塔爾足協開始轉變思路,把歸化目標對準了中東以及北非阿拉伯國家的小球員,目前隊中的主力攻擊手阿勒莫茲·阿里和阿費夫,一位是蘇丹后裔、一位是也門后裔,均成為了卡塔爾首奪亞洲杯的關鍵球員。
早在2018年初的U23亞青賽上,阿里就用兩個進球扼殺了國青隊小組出線的夢想,而在未來的奧預賽和世預賽上,他極有可能成為中國足球的新苦主。
如今,隨著華裔新援侯永永、李可加盟國安以及加盟恒大的羅伯特·蕭,中國也開始了歸化球員的進程,某種程度上也是借鑒了卡塔爾的經驗教訓,畢竟相同的文化背景,才能讓“歸化”與融入更加順利。
但卡塔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歸化只是一時之計,狠抓青訓才是治本之策。
經驗三
啟動阿斯拜爾計劃
十年青訓收獲成績
時間倒回到2004年,在中國舉辦的亞洲杯上,卡塔爾隊小組賽一平兩負慘淡出局,最終僅名列第14名(16支參賽隊)。但在萬里之外的首都多哈,一個最終改變這個海灣小國體育命運的計劃開始了醞釀。
當時的卡塔爾“埃米爾”(最高領導人)哈利法·本·阿爾薩尼簽署“國王令”,預算200億美元,在多哈建立了卡塔爾國家體育精英培訓學校,即ASPIRE(阿斯拜爾),足球學院只是其中的一個項目而已。
這個學校的訓練環境有多好?歐洲豪門拜仁、巴黎圣日耳曼、曼聯、巴薩、切爾西是這里的???。
除了硬件設施,阿斯拜爾還請來了兩位大神級別的人物坐鎮:長期在德國管理奧運項目訓練的安德雷斯·布萊切和前巴薩足球總監、發現梅西的約瑟夫·科洛默爾。
那么,卡塔爾足球自2004年啟動阿斯拜爾計劃之后,僅僅過了15年就奪得亞洲杯冠軍,這其中發生了什么?
阿斯拜爾首先迅速建立U9到U17的培訓構架,在卡塔爾國內招募球員,并且從歐洲請來高水平青訓教練,其中就包括率領卡塔爾隊征戰本次亞洲杯的主帥菲利克斯·桑切斯,他曾是巴薩拉瑪西亞的青訓教練。
而為了給小球員們找“陪練”,阿斯拜爾啟動了全球招募英才的“足球夢想計劃”,在非洲尋找13歲年齡段、有足球天賦的少年加入阿斯拜爾,組隊和小球員進行對抗。
隨著小球員們逐漸成熟,2012年,阿斯拜爾選擇控股了比利時乙級聯賽俱樂部奧伊彭,將優秀畢業生送去歷練;2015年,阿斯拜爾又控股了西班牙丙級聯賽萊奧內薩隊。
阿斯拜爾計劃執行十年后,全部由阿斯拜爾學生組成的卡塔爾青年隊,2014年首次奪得U19亞青賽冠軍。5年后,那一屆國青隊為這次奪得亞洲杯的國家隊貢獻了8名主力球員,其中就包括最佳射手阿勒莫茲·阿里和主帥桑切斯。
而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自2005年之后,中國國青隊已經連續7屆世青賽都沒能取得參賽資格。
相關新聞
▲
另一套陣容出戰美洲杯 這樣的日本足球學不會
這是日本第五次打進亞洲杯決賽,前四次全部捧杯。盡管本屆亞洲杯屈居亞軍,但憑借4個冠軍、1個亞軍和1個殿軍的成績,1988年才首次參加亞洲杯正賽的日本,依然是亞洲杯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同時日本也獲得了2021年卡塔爾聯合會杯的參賽資格。
更可怕的是,今年夏天,因為國際足聯規定“球員每年只參加一項洲際大賽(聯合會杯必須參加)”,日本還將以另一套陣容和新科亞洲冠軍卡塔爾一起受邀參加美洲杯。
日本的“校園足球+職業足球”兩條腿走路的青訓發展道路,一直被中國球迷和媒體視為中國足球的最佳學習藍本,每年年初舉行的日本高中足球大賽,總會引來一片羨慕。
根據此前國際足聯的一項統計,日本足球總人口超過480萬,其中在日本足協注冊的球員有104萬。更令人羨慕的是,18歲以下球員的人數達到63萬。
正是“校園足球+職業足球”的雙軌并行給日本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日本足球曾在1996年提出了包括“2050年足球人口1000萬,占日本總人口10%,舉辦一次世界杯并獲得冠軍”等一系列的目標,當時看來仿佛癡人說夢。
如今看來,日本已經實現了2015年500萬足球人口的目標(2010年480萬足球人口,104萬注冊球員,2.8萬國內球隊數),計劃中有關足球地圖、年收入、草根計劃、社會責任等目標,都在逐漸實踐之中,更不用說,日本女足已經奪得世界杯冠軍。
而長期以來,中國教育管理部門和體育管理部門之間的渠道一直無法打通,也讓校園足球和職業足球的交流顯得有些尷尬。1月29日,引來熱議的校園足球國家隊(初中男子乙組)7:2大勝恒大足校06三隊的比賽,就是這一現實情況的具體體現。
顯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習日本經驗只能是中國球迷和媒體的美好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