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12月19日下午4時,泰國總理府。
時隔40天,中泰兩國總理的手又握在了一起,延宕數月的鐵路和農產品合作諒解備忘錄也就此出爐。
是什么讓泰國總理府提前一個多月就著手籌備此次中泰總理會?是什么讓巴育提前半小時親自檢查每個會場的準備情況?又是什么讓不茍言笑的他在7~8分鐘里至少笑了10次?本期微鏡頭為您娓娓道來……
12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曼谷會見泰國總理巴育。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10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米蘭會見泰國總理巴育。新華社記者張鐸攝
【鍥而不舍,總理用真誠打動巴育】
時針撥回10月16日,正在米蘭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的克強總理會見了同來參會的巴育。這是繼泰國政局變動、中泰鐵路合作一度被擱置后兩國總理的首次會面。
那天的巴育,微笑中帶著一絲靦腆;彼時的總理,目光中飽含深邃。就在當天,克強總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闡明中泰鐵路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好處,并強調這是兩國政府已經達成的協議,是一種政府行為,不能說沒就沒了。
軍人出身、習慣按規矩辦事的巴育似乎聽懂了。
11月9日,巴育親率代表團來北京參加APEC會議期間,他和總理的手第二次握在了一起。
那一天,總理和巴育不約而同地系了一條灰色調的領帶,臉上掛著會心的微笑。在總理的再次勸說下,雙方最終鎖定了合作共識,為恢復鐵路合作鋪平了道路。
時間來到12月19日。午后的曼谷晴空萬里,和風習習,將擁有近90年歷史的總理府襯托得愈發挺拔。
為迎接克強總理的到來,總理府的準備工作已進行一個多月;會見前半小時,巴育帶著內閣成員挨個房間走了一遍,小到桌簽的擺放,大到自己站的位置,都一一查問;門口的儀仗兵也沒閑著,一遍遍地演練著;簽字廳的工作人員則客串起了簽字代表,像模像樣地預演著當天的簽字儀式……為了讓中國客人感受到賓至如歸,泰方的準備工作幾乎做到了極致。
只用了不到1小時,克強總理和巴育就談妥了。來到簽字廳時,兩人的笑容說明了一切——中泰鐵路和農產品合作重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