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著力推進結構調整
堅持多策并舉,“加減乘除”一起做,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十一)促進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東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定位,控制重化工業規模、練好內功、提高水平、深化改革,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再造產業競爭新優勢,努力將東北地區打造成為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先行區。做優做強電力裝備、石化和冶金裝備、重型礦山和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型農機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先進裝備制造業,提升重大技術裝備以及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水平,優先支持東北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推進東北裝備“裝備中國”、走向世界。提升原材料產業精深加工水平,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行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式發展,開展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的綜合集成應用。加強質量、品牌和標準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產業集群。設立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示范園區,促進產業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升級。研究制定支持產業衰退地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措施。
(十二)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大力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努力改變許多地區(城市)“一企獨大、一業獨大”狀況,盡快形成多點多業支撐的新格局。制定實施東北地區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行動計劃,發展壯大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燃氣輪機、先進發動機、集成電路裝備、衛星應用、光電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支持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地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興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積極支持中等城市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中藥、高性能纖維及高端石墨深加工等特色產業集群。積極支持產業結構單一地區(城市)加快轉型,研究制定促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園區,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落實“互聯網+”行動。依托本地實體經濟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供應鏈物流、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十三)大力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實施老工業基地服務型制造行動計劃,引導和支持制造業企業從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開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示范工作,鼓勵企業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積極發展金融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東北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提高物流社會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積極發揮冰雪、森林、草原、湖泊、濕地、邊境、民俗等自然人文資源和獨特氣候條件優勢,加快發展旅游、養老、健康、文體、休閑等產業,把東北地區建成世界知名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十四)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率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著力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現代農業成為重要的產業支撐。進一步提升國家商品糧生產核心區地位,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等重大工程,支持開展定期深松整地、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補貼試點,研究開展黑土地輪種試點。重點支持東北地區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完善大型灌區基礎設施。探索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發展現代畜牧業、園藝業、水產業以及農畜產品加工和流通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和競爭力。深入推進對糧食生產關鍵環節農機具購置實施敞開補貼。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推廣一批突破性新品種。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鼓勵發展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培育綠色生態農產品知名品牌,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提升就地加工轉化水平,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和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基地。加強東北地區糧食倉儲和物流設施建設,完善糧食物流體系。創新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進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和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堅持規劃先行,科學推進新農村建設。
(十五)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實施東北地區低標準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改善路網結構,提升老舊鐵路速度和運力。科學規劃建設快速鐵路網,盡早建成京沈高鐵及其聯絡線,研究建設東北地區東部和西部快速鐵路通道。規劃建設東北地區沿邊鐵路。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加大對東北高寒地區和交通末端干線公路建設支持力度。研究新建、擴建一批干支線機場,鼓勵中外航空公司開辟至東北地區的國際航線,支持哈爾濱建設面向東北亞地區的航空樞紐。研究加快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政策。加快黑龍江等河流高等級航道建設,推進國際陸海聯運、江海聯運。加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利用,推進蒙東、黑龍江東部等地區大型煤炭和火電基地、現代煤化工基地及吉林千萬噸級油頁巖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適當擴大東北地區燃料乙醇生產規模,研究布局新的生產基地。控制新增火電裝機,有序發展清潔能源,研究建設電力外送通道,從供需兩側推動解決東北地區“窩電”問題。加快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和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要千方百計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增加有效合理投資,充分發揮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