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1日電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發布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今日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介紹,過去的一年仍然是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已經深度嵌入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新引擎。
李培林說,過去的一年仍然是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10.1個百分點,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2億,成為帶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力量。網站總數423萬個,年增長26.3%,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0萬億元,網絡經濟以30%的速度發展,互聯網已經深度嵌入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成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傳播平臺。
李培林稱,中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近年來國家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繼2014年發布《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后,2015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李培林稱,“互聯網+”行動計劃通過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就傳媒而言,這意味著借助于互聯網向傳統產業輸出優勢功能,在生產、互助、營銷、管理等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互聯網思維,推動產業升級,從組織建構、生產模式、產品流通、產業體系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實施融合發展的創新變革。
同時,“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是黨和政府對新媒體認知的進一步深化,更是把這種認知落實在行動上的有力舉措。“十二五”期間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35%,2015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已躍居全球第一,互聯網相關上市公司企業達到328家。2015年也是全球治理變革的重要一年,國際秩序和規則深入調整,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全球網絡技術和信息流通正在進一步改變國際輿論格局,這一年中國深度參與了全球互聯網治理,提出了構建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主張。
李培林提出,新媒體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正視的問題,在過去的一年中網絡犯罪已成為全球各國不得不面臨的嚴峻問題,英國以網絡犯罪而蒙受210億英鎊損失,網絡犯罪數量較2014年飆升20%,版權侵權已成為制約新媒體發展的瓶頸,手機APP、微信等成為滋生侵犯版權的新土壤。基于大數據開展的各種模式的運營也使得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和隱私侵權行為再度升級。
李培林表示,互聯網一方面成為中國社會轉型升級的“催化器”,一方面也促使網絡空間治理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國在網絡立法、行政監管、技術控制等領域采取了多項新舉措,正在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網之道,而共享資源、聯合共治已成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