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二集《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18日晚8點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
第二集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經濟體制改革綱舉目張、深入推進的生動面貌,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和增長質量,正在經歷的空前深度變革。
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世界經濟低迷,中國經濟面臨風險和挑戰。中國經濟如何走向未來,成為亟須破解的重大命題。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楊偉民:2013年,總書記在部署第二年經濟工作當中,就用了“新常態”這樣一個提法。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大邏輯確定了,黨中央經濟工作的思路也隨之做出重大調整。
中國經濟該干什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遠,必須開辟新的發展路徑,激發經濟潛力,引領經濟發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戰在全國打響。
中國經濟,正在這場從“有”到“優”的供給側大變革中,書寫著轉型升級的故事。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更是結構之變的關鍵。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稅、價格、金融、信用體系等基礎性、關鍵性的改革不斷實現突破,市場體系不斷完善。
與此同時,“創新”作為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加速更換動力的頂層設計。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激發企業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更釋放出千百萬科研人員的創造力。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促進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破解“三農”領域諸多難題。
依法保護產權,為市場經濟筑下穩固基石,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加快自貿區設立與推廣,中國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形成嶄新的開放格局。
中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保持著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工業中實現領跑,新動能蓬勃而出,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超過56%。經濟體制改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常青基業。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共分十集,分別為《時代之問》《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人民民主新境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延續中華文脈》《守住綠水青山》《強軍之路(上、下)》《黨的自我革新》《人民的獲得感》。
7月17日至26日每晚8點,《將改革進行到底》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連播10天,每天一集。央視財經頻道、中文國際頻道、新聞頻道和部分省級衛視次日重播,央視網、“央視新聞”新媒體平臺及中央主要媒體所屬新聞網站、“兩微一端”和主要商業網站上線播出。敬請關注!
(本文轉載自央視新聞。題圖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