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3日電 據國家安監總局網站消息,國務院安委辦今日通報的“2017年電氣火災綜合治理情況”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檢查電器產品生產企業9711家,查處各類非法、違法生產企業814家,關停取締81家,立案處理542件,扣押不合格電器產品4.9萬余件,銷毀2.9萬余件。
通報指出,全國31個省(區、市)各級政府或安委會按照國務院安委會統一部署要求,召開動員會議,制定實施方案,對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并逐級建立責任體系,將責任分解到崗、落實到人,層層傳遞壓力,落實責任。各地質監部門加大對電器產品及其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從源頭上防止劣質電器產品流入市場。各地工商部門結合實際,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活動。
通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各地工商部門共檢查電器產品銷售市場、倉庫、門店、網絡銷售網點18萬余家,查處違法違規銷售單位3400余家,關停取締160家,扣押不合格電器產品3.7萬余件,銷毀1.2萬余件,辦理行政處罰案件1289件,罰款1359萬余元。
在推動電器產品使用領域綜合治理方面,上海、重慶、四川等地政府把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投入資金安裝公用智能電動車充電系統、智慧用電設備;集中改造養老機構、老舊小區、城鄉結合部、城中村、村寨等重點區域電氣線路。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對13萬余棟公共和民用建筑、4.2萬個村寨的電氣線路進行改造,累計改造線路6000多萬米,安裝電氣火災監控系統10萬余套。
公安消防機構加強電氣使用領域的執法檢查,并發動街道社區、社會單位開展自查自糾。截至2017年底,公安消防機構共查處電器產品的安裝、使用及其線路設計、敷設、維護保養、檢測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的問題46萬余處,指導、督促單位、社區自查自改電氣安全隱患問題77萬余處。
此外,其他部門各司其職加強使用領域綜合治理。截至2017年底,各地相關部門共查處電氣安全隱患問題24萬余處。
通報同時指出,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一些地區對綜合治理工作重視不夠,個別基層政府綜合治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部署僅停留在印發文件、召開會議層面,缺乏實質性工作舉措,對綜合治理工作組織不力。二是一些地區行業部門制定的綜合治理工作方案針對性不強,對綜合治理工作要求把握不全面,督促指導社會單位開展電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力度不夠。三是一些地區行業部門間協作配合不暢,信息共享、情況通報、聯合查處、案件移送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聯合執法力度不強。四是一些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仍然存在私拉亂接電氣線路、長期超負荷用電、電動自行車違規進樓入戶、違規充電等現象;一些企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仍在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電器產品,埋下“先天性”安全隱患。
對此,國務院安委辦要求,目前,電氣火災防控任務依然艱巨,各地要繼續深化推進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持續推動政府和行業部門建章立制。各地要按照綜合治理工作要求,組成檢查組依法開展排查整治,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經濟、輿論等手段,分階段集中查處違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電器產品行為,集中銷毀假冒偽劣電器產品,嚴肅處理違法責任人,并督促整改重大電氣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