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李彤)“2017年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1200萬畝,主要在內蒙古、遼寧、吉林等9個省(區)實施。”在今日農業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2018年將在規模上擴大、區域上拓展輪作休耕試點。
曾衍德表示,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我國農業發展突出矛盾和國內外糧食市場供求變化做出的安排。自2016年試點以來,輪作休耕的內涵不斷豐富、路徑逐步清晰。
產業結構趨于優化,經濟效應初步顯現,是試點取得的積極成效。他介紹說,這主要體現在“三增”。一是作物產量增加,通過作物間輪作倒茬和季節性休耕,提高了產量、改善了品質;二是有效供給增加,在輪作休耕帶動下,兩年全國減調籽粒玉米5000多萬畝,增加大豆1900多萬畝,增加雜糧500多萬畝;三是農民收入增加,例如黑龍江海倫市輪作種植富硒、高蛋白大豆40多萬畝,通過精深加工轉化,成為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金豆子”。
“種植面積變化‘天眼’察,耕地質量變化‘地網’測。”曾衍德說,采用衛星遙感技術,對輪作休耕區域進行遙感監測,輪在哪里、休在哪里,一掃就知、一目了然;布置近800個土壤監測點,定點跟蹤耕地質量和肥力變化。
曾衍德表示,2018年試點規模將比上年翻一番,力爭到2020年輪作休耕面積達到5000萬畝以上。輪作在原有基礎上,新增長江流域江蘇、江西兩省的小麥稻谷低質低效區,休耕將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黑龍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區納入試點范圍。并加快形成制度,強化責任落實,精準指導服務,加強督促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