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9日電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今日指出,截至去年年底,通過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受理6400多條公眾舉報信息,通過衛星遙感發現疑似黑臭水體327個,經過排查全國共確認黑臭水體21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其中36個重點城市排查確定黑臭水體681個。截至去年年底已有1980個黑臭水體開工整治。
生態環境部今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黑臭水體是城市環境治理的“頑疾”。生態環境部將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于5月初啟動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并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請問生態環境部就打好這一戰役有何打算?
對此,張波表示,黑臭水體問題實質是污水垃圾問題,根子在于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不合格,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老大難問題,也是城市轉型發展必須要過的一個坎。剛剛召開的中財委第一次會議把黑臭水體整治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重大戰役,而且涉水的五個攻堅戰黑臭水體整治是打頭陣。整治黑臭水體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以黑臭水體整治為抓手,來倒逼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這個短板,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推動城市的轉型升級。
他強調,為了推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生態環境部聯合住建部和其他有關部委,這些年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頂層設計,立規立標。我們聯合其他十部委印發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規定,明確了黑臭水體治理的具體任務、目標,聯合住建部門印發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等文件,為地方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提供了指導和規范。
二是加強監督,定期調度。我們與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建立了定期調度制度,同時利用公眾舉報和衛星遙感手段,對工作進展緩慢的地區予以監督和指導。截至去年年底通過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我們的網站上有這么一個監管平臺,共受理6400多條公眾舉報的信息,通過衛星遙感發現疑似黑臭水體327個,經過排查全國共確認黑臭水體2100個,這是指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的,不包括農村地區。其中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36個重點城市排查確定黑臭水體是681個,這就是我們要打攻堅戰需要整治的黑臭水體對象。
他明確,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總體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去年年底已有1980個黑臭水體開工整治,為扎實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于4月12日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的通知。
他介紹,下個月我們兩個部將會組織10個工作組對廣東、廣西、海南、上海、江蘇、湖南、湖北等首批8個省區市開展專項督查。這次督查有五個特點:
一是形式督查和實質督查相結合,要力戒形式主義。一方面感官上不黑不臭,老百姓認不認是一個指標。第二個水質監測符不符合標準也是一個指標,這兩個是形式督查,面上有沒有完成任務。還有實質督查,污水治排環境問題是不是有效解決,是不是收集起來,收集起來排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得到有效處理,對于把收集起來又排到下游去了這個恐怕不能認帳。
再就是沿河傾倒的垃圾是不是收集轉運處理處置體系有效建立了,或者雖然是收集了,但是搞到別處去違規傾倒的也不行,都不算是實質性解決。這次督查的特點,就是形式督查和實質督查有機結合,力戒形式主義。
二是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首要標準,公眾全程參與。專項行動之前,公眾可以通過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舉報疑似黑臭水體,剛才我已經向大家報告了6400多條舉報信息,給我們排查提供了一個很重要指導。專項行動期間我們還會公布舉報電話,公眾舉報的微信公眾號,方便公眾反映問題。專項行動結束以后,公眾依然可以通過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和公眾舉報微信公眾號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行監督。公眾的參與是全過程,公眾的滿意度是這次專項行動的首要標準。
三是上下聯動,形成合力。這次是由生態環境部聯合住建部一起來開展這項工作,我們兩個部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來推動工作。與此同時,我們針對36個重點城市和部分抽查城市開展專項行動,各個省還要參照國家的工作機制開展本行政轄區的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這是一個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四是五步法系統推進,拉條掛賬。專項行動將借鑒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經驗,9月-10月還要對交辦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的建議,對約談后依然整改不力的,將會納入中央環境保護部督察進行問責。
五是滾動管理,不獲全勝不收兵。這項工作即便是結束之后,我們也還是要滾動管理,凡是黑臭現象反彈的,群眾有意見的,經過核實重新列入黑臭水體清單,繼續督促整治,直至黑臭水體徹底解決長治久清。
另有記者問,去年水利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針對長江經濟帶開展了排污口的專項檢查,排污口這次檢查以后發現了哪些問題,對這些問題咱們采取了哪些措施?
張波就此指出,排污口管理是控制污染的一個關鍵,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律法規都對排污口的管理做出了相應的規定。長江沿線的排污口的去年排查工作,是水利部門牽頭我們參與的。實際上還有沿海的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他指出,機構改革以前入河排污口管理職能散落在多個部門,各相關部門立足各自職責開展大量工作,有許多好的經驗、好的做法。但是由于各部門對排污口的理解不同、定義不同、統計的口徑也不盡一致,導致排污口管理不夠規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水環境質量的改善。這次機構改革包括排污口設置管理在內一共有七項職責并入生態環境部,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的改革部署,會同各兄弟部門落實轉隸工作,盡快履職盡責。
他稱,在各相關部門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繼承發揚好各部門的好經驗,進一步做好排污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幾方面的考慮:
一是各部門都有管理技術規范,要在現有的各類排污口管理規定的基礎上,盡快形成統一的排污口技術管理規范。
二是組織開展排查,摸清底數,為每一個排污口登記建檔。
三是明確各類排污口的責任主體,排污口是誰的,責任主體要明晰。
四是分類整治,通過取締一批、規范一批、完善一批,不斷提高排污口管理水平,為水環境質量改善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