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8日電 在今天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藥政司司長于競進指出,2016年7月1日和2017年10月1日起,各地分兩批將談判藥品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公開掛網,醫療機構網上集中采購。截至今年4月18日,兩批談判的17種抗癌藥品因降價節約資金41.7億元,加上納入醫保目錄后報銷的部分,共為患者減輕藥費負擔62.4億元。
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降低抗癌藥品費用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抗癌藥物的降關稅等進行降費舉措有沒有設定一個具體的預期目標,希望解決哪些問題?另外我也比較關注抗癌藥品以后零關稅了,會不會對國內的一些企業或者藥企造成一定的沖擊或影響?
于競進介紹, 經初步統計,我國已上市抗癌藥品138種,2017年總費用約1300億元??拱┧幤焚M用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研發投入大。近年來,各方加大抗癌藥前期研發投入,新產品研發成功率不到2%,平均成本超過7億美金,企業需通過高定價收回前期投入。二是保障能力有限。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籌資標準目前人均不到700元,大病保險報銷后,部分患者自負費用負擔仍然很重,補充保險、商業保險、慈善救助等發揮作用不夠。三是帶瘤生存期不斷延長。隨著癌癥防治技術進步和新藥上市速度加快, 2014年確診的、生存期超過5年的腫瘤患者比例超過40%,客觀上進一步推高了抗癌藥品費用。
于競進表示,為讓群眾用上質量更高、價格較低的藥品,按照國務院部署,2016年以來,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針對部分專利、獨家藥品,分別組織開展了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和國家醫保目錄談判,39個談判品種平均降價50%以上,并已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包括了17個抗癌藥品。2016年7月1日和2017年10月1日起,各地分兩批將談判藥品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公開掛網,醫療機構網上集中采購。截至今年4月18日,兩批談判的17種抗癌藥品因降價節約資金41.7億元,加上納入醫保目錄后報銷的部分,共為患者減輕藥費負擔62.4億元。
于競進提到,按照國務院工作安排,5月1日起將正式實施進口藥品零關稅,為將這項順應民生期盼的好政策傳導到癌癥患者臨床終端,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研究確定了集中采購、醫保報銷、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等降低抗癌藥費用的綜合后續措施,遠近結合,配套施策,陸續推動落地,形成協同作用,放大惠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