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省崇州市某小區居民張大爺的一件煩心事順利解決了。“小區門口的便道修好了,消防通道也打開了,聽社區干部說瀝青路明年2月也會啟動施工,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終于解決嘍!”
原來,張大爺自2015年入住該小區以來,門口一條長約280米的碎石路因需要改造被封閉打圍,但由于電力改遷未落實等問題遲遲沒有施工,小區居民一度“無路可走”。
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這一問題后,組織人員對現場進行查勘,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并推動整改。目前,小區門前的臨時道路及雨污管網已修建完成,明年8月前,正式道路修建將全部完成。
按照黨中央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的要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牽頭,會同15個中央國家機關,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履行專項整治主體責任,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推動取得可檢驗可評判可感知的成果。
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原來一個月有28天能聞到臭味,現在就一兩天有氣味,而且比原來淡。秋高氣爽的時候,幾乎聞不到。”說起這幾個月的變化,福建省廈門市新圩鎮東寮社區居民陳程感慨萬千。
陳程所說的氣味來自廈門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這家負責收集、貯存、處置醫療廢物和其他危險廢物的企業三面毗鄰村莊,最近距離僅520米,異味問題曾長期困擾村民。
廈門市生態環境局把該企業作為監管重點,每月至少一次現場全面檢查,并結合“雙隨機”檢查、危廢專項檢查和夜間突擊執法檢查等強化日常監督。截至今年10月31日,對該企業的投訴同比下降89%,5月、7月、8月實現零投訴。“希望能整治徹底,讓空氣和以前一樣好!”陳程滿懷期待地說。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主題教育期間,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福建受理群眾舉報問題4433件,已辦結2877件,階段性辦結1556件,立案偵查126件,行政拘留9人,處罰金額1.04億元,解決了一批垃圾、異味、噪聲、揚塵以及污水直排、毀林毀草等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
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各地區各行業結合實際找準切入點、著力點,有針對性地整治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管從哪里出發,乘坐出租車去涇縣高鐵站的起步價都是20元”“不到3公里就收費15元,問計價器顯示多少,司機直接把沾滿灰塵且破舊不堪的計價器拎給我看,態度十分蠻橫”……
在安徽省涇縣,出租車不打表、漫天要價亂象曾讓當地居民叫苦不迭。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接到出租車違規經營問題的熱線投訴后,涇縣交通運輸局將問題列入局黨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整改清單,并開展打擊出租車違規經營問題集中行動。
“行動開展以來,我們共查處非法營運案件37起,不按計價器收費19起,拒載8起,違反規定巡游攬客2起。”涇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曹建華說。
“以前我從縣城坐車到高鐵站,總共路程不到3公里,司機張口就是20元,現在漫天要價的現象不見了,車上有正規的計價器,司機的態度也好了很多。”市民王女士欣喜地告訴記者。
守護好群眾的“救命錢”
“現在到村里辦事,政策透明了,程序簡單了,干部的態度也好多了,低保也是公開評議的。”提到近來村里可喜的變化,甘肅省寧縣盤克鎮觀音村村民豆有元打開了話匣子。
變化還要從寧縣紀委監委查處觀音村違規使用低保等扶貧民生資金問題說起。經查,2012年至2017年間,觀音村違規收回群眾低保等民生資金130.94萬元,其中57.25萬元用于村民二次平均分配,其余資金用于村組干部工資、村貧困戶補助、文化活動等村級開支。
在處分違紀干部的同時,寧縣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戶戶訪,向12.4萬農戶制發維權提醒卡,提示農戶看好自己的卡、管好自己的錢、維好自己的權。
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是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重點任務之一。據了解,2019年6月到9月,地方各級民政紀檢監察機構共發現或收到移交問題線索389條,其中立案160件,問責干部182人。民政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民政部紀檢監察組還聯合通報3批16起典型案件,不斷釋放動扶貧“奶酪”者必受嚴懲的強烈信號。
聚焦解決農村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脫保”“漏保”等問題,讓低保精準發揮兜底作用,是此次治理的重點。
“平安鄉和平村榮某2016年整戶因學致貧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其女已于2018年9月參加工作,系國家財政供養人員,但2019年7月整戶還在享受低保政策。”近日,重慶市委脫貧攻堅專項督導巡查組在奉節縣開展檢查時,發現當地個別地方存在“財政供養人員違規享受低保政策”的問題。
奉節縣紀委監委隨即進行核查處理,責令平安鄉追回榮某違規領取的低保金,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問責。在縣紀委監委督促下,縣民政局按照“凡救必查”的原則,利用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系統和民政大數據系統開展比對,發現黨員干部親屬領取城鄉低保疑點數據1551條。截至目前,已清理退出不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489戶,同時新納入城鄉特困人員低保55戶。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9年6月到9月,全國退出不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92.8萬戶、185萬人,新納入低保對象96.5萬戶、185.4萬人。
“開門整治”向沉疴積弊亮劍
“三區三州”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由7.1萬減少至2.7萬;完成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里程超6.2萬公里,解決1.5萬多個村莊出行不便問題;各地檢查學校食堂、供餐單位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91.5萬戶次,警告1.5萬戶次,立案查處4038起……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布了三批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工作成果。
開門搞整治,是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的鮮明特色。主題教育期間,各地區各部門紛紛通過門戶網站、官方微信等,及時公布舉報方式,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使整治內容直面群眾關切,整治結果接受群眾評判。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居民李女士就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李女士患有肝病,需要長期到烏魯木齊市就醫看病。由于身在異地,李女士經常需要辦理轉院證明等一系列手續,烏魯木齊市、奎屯市之間來回跑路就成了李女士的煩心事。
“當時從微信上看到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監督舉報電話,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撥通了。沒想到,當天下午奎屯市醫保局就給我打來電話,幫助我解決了異地就醫手續煩瑣的問題,現在去烏市看病再也不發愁了。”李女士說。
不只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監督舉報和反映問題途徑,一些地區和部門的黨員干部還主動沉下身子到基層,用腳步丈量群眾所需所想。
據青海省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剛介紹,過去幾個月,全局處級干部當了一回“患者”,深入醫療衛生機構體驗群眾就醫環境,并梳理共性問題22條,推動落實整改。
為了更好捕捉到群眾的難點痛點,四川省成都市紀委監委機關直接在9個縣(市、區)召開“壩壩會”,收集問題訴求185條,現場解答95條,督促整改101條。同時,引領推動各縣(市、區)召開基層“壩壩會”2822場。
“我們堅持‘開門’搞教育,開通‘民意直通車’,將主題教育與回應民生關切,解決沉疴積弊聯系在一起,真正沉下去,不做表面文章。”成都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廖耀強說。(記者 王卓 柴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