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了,反映問題的也“解決”了!基層直言干部屢挨整
敢講真話、真實反映問題,是大家眼中干部最值得肯定的品質之一,也是擔當精神的具體體現。但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基層采訪發現,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對此仍然認識不到位,把下屬反映問題當成“捅婁子”“使絆子”,使用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加以懲治。
一些時候,領導迫于壓力把問題解決了,順便也把直言干部“解決”了。如此風氣形成“潛規則”,干部“充啞”,領導難免“真聾”,最后恐怕是各項工作“啞火”,豈能等閑視之?
反映問題找倒霉,整改之時也挨整
王聰(化名)是一名機關干部,每天工作量不算太大,可他坐在辦公桌旁始終覺得渾身不自在。為什么?因為他是被迫從第一書記崗位上提前“撤”回來的。要說原因,不過是反映了一個在扶貧中遇到的真問題。
2017年,王聰主動申請到某貧困縣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了幫村民們脫貧,他籌劃了一個養豬項目,向縣扶貧辦申請了20萬元資金,并順利通過審批。扶貧任務重、時間緊,項目實施等不及資金調度,王聰決定先借錢把項目搞起來,想著扶貧資金到位后就還。
可一年多過去了,老母豬產的小豬仔都出欄了,資金還只撥下來一半。眼看著還錢要犯難,他一趟趟跑縣財政局、扶貧辦,一次次找縣領導,擺困難講道理,只換來倆字:“等著!”
忍無可忍之下,王聰向媒體反映“扶貧資金撥付不如母豬產仔快”。這一下,上級領導重視起來,縣里馬上開會部署整改,拖欠的扶貧資金很快撥付。
不過,撥下來的不止有扶貧款,還有縣領導的各種責難。王聰被要求做書面檢查,讓他感到很委屈:“我說的都是客觀事實,為的是盡快解決問題、維護群眾利益,一沒誣告、二沒陷害,憑什么要我寫檢查?”
由于拒不承認“錯誤”,王聰在當地的工作越來越難開展,最后只能提前結束第一書記的任期。
在基層,王聰的遭遇并非個例。不少受訪者告訴半月談記者,在他們身上或者身邊,因講真話被“一起整改”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因此被“打入冷宮”。
在煤炭行業某國企工作的李前進(化名)就有這般經歷。幾年前,他向上級領導反映,由于相關政策出臺緩慢,影響煤炭去產能進度,很可能年內無法完成礦井關停計劃。很快,相關部門就派工作組來調查情況。這家國企的負責人得知后勃然大怒,認為李前進嘴巴不嚴,自曝家丑,很快就將其調離核心部門“晾起來”。
冷落嘲諷一起來,難道較真是蠢材?
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基層干部反映問題遭打壓后,帶來的影響并不會馬上消除,等待他們的往往還有周圍同事的不理解甚至冷嘲熱諷。
趙軍(化名)曾是中部某縣一名鎮黨委書記,為人正直,工作能力突出。他所工作的鎮在其任職時曾被當地評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先進鄉鎮,他本人也獲評年度先進工作者。
幾年間,趙軍受到當地涉黑組織的各種威逼利誘。2017年,他寧可辭去鎮黨委書記職務,也堅決不受涉黑組織控制。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伊始,趙軍就向有關部門舉報了這個組織,令其被上級專案組一舉全殲。
原本以為自己在掃黑除惡中立了功,能重獲起用,但趙軍沒想到的是,他的實名舉報觸怒了市縣兩級領導,認為他捅了大婁子。2018年,在沒有談話征求個人意見的情況下,趙軍突然被借調到當地市扶貧辦。按照規定,借調時間一般不超過6個月。但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趙軍的借調關系還沒有解除。
“我的人事勞動關系和編制均在縣里,按規定應參與縣里的機構改革,可市里一直不解除我的借調關系,剝奪了我參與的權利,還取消了我參加縣鄉鎮主要干部和縣直單位一把手人事調整的資格。”趙軍說,現在縣里機構改革已經結束,涉黑團伙也已得到審判,可他還在等正式恢復工作的通知。
更讓趙軍心寒的是,他的一位同事在掃黑除惡中表現不力,卻不過換了個崗位。那同事還當面調侃他:“就你較真,我們不站出來舉報,頂多背個處分,從這個局調整到那個局,還是局長。”
王聰當時也有相似遭遇。向媒體反映問題一個月后,當地一位干部談起這件事一臉不屑地說,這個人性子直,有點蠢,以后甭想在這兒混了。對此,王聰既氣憤又無奈:“要是都不說真話,都不敢指出問題,那要我們這些干部還有什么用?”
制度細化能落實,才是干部“擋箭牌”
基層干部反映問題反被打壓,難道只能“啞巴吃黃連”?多位受訪專家表示,解除直言干部的顧慮,扭轉明哲保身的基層官場生態,關鍵還在于制度建設落細落實,一方面問責動真格,一方面減負有實招。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認為,基層干部講真話、反映真問題反被“整”的現象,暴露出目前一些領導干部權力觀仍存在問題,只唯上不唯實,害怕曝光問題讓自己難堪,更害怕因此引來上級問責。
“目前保護干部講真話的規定雖然有一些,但失之于籠統,真正有操作性的細則還有待出臺。關鍵是,領導‘事后算賬’的權力要得到約束,要給直言干部頂用的‘擋箭牌’。”李永忠說。
事實上,實事求是歷來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中央有很多文件、條例都明確要求干部群眾要講真話,領導干部要聽真話。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文規定,對堅持原則、敢于說真話的同志,要給予支持、保護、鼓勵;黨組織既要嚴肅處理對舉報者的歧視、刁難、壓制行為特別是打擊報復行為,又要嚴肅追查處理誣告陷害行為。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建議,及時完善制度設計,暢通基層干部群眾向上級部門的申訴機制,形成立體化的監督和制約體系。目前基層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動不動就要考核問責,因此容錯機制也要跟上步伐,為勇于創新、積極作為的基層領導干部提供干事探索的空間。
“形成合理的容錯糾錯機制,為基層減輕壓力和負擔,這樣基層領導才能對干部群眾客觀反映的問題更加寬容,形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良好風氣。”汪玉凱說。
半月談記者 呂夢琦 王井懷 孫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