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榜樣”彰顯新時代標桿風采力量
司法為民敢于擔當忠誠使命不負眾望
榜樣引領,標桿力量。今日,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司法部“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名單正式發布。作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成立以及司法部重組后首次跨年度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共從全國605名候選人中評選出201名“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包括192名好榜樣個人和9個好榜樣集體。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這些“好榜樣”來自行政立法、監獄、社區矯正、戒毒、行政復議、行政執法監督、普法、調解、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公證、法援、司法鑒定、仲裁、法考多個業務領域。作為各自領域中的先行者和排頭兵,“好榜樣”們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充分展現了廣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司法為民的時代特征和精神風貌,彰顯了新時代標桿的風采力量。
他們精研業務本領過硬
努力練就過硬本領,方能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好榜樣”們個個精研業務、本領過硬。
趙德關現任上海市司法局行政復議處處長,處里每年辦理各類行政爭議案件500余件,既有影響較大的社會案件,也有家長里短的普通案件。無論面對哪種案件,趙德關和同事們都會在調查取證和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從法理、事理和情理角度出發條分縷析,抓住矛盾要害對癥下藥。
“行政復議案件與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我們的工作就是確保每一份復議決定都能事實清楚、說理透徹、適法嚴準,讓老百姓通過復議案件感受到公平正義。”趙德關說。憑借多年辦案經驗,趙德關早已練就了“十八般武藝”。
2012年,上海某居民區450多戶居民集體申請行政復議,反映小區外圍電力架空線距離過近,嚴重影響生活,要求規劃部門和電力公司易地重建。此案涉及群眾切身利益與重大工程建設,影響重大。
趙德關接到辦案任務后立即著手進行深入調查,會同電力公司兩次下井,查看類似工程鋪設電纜情況,研究本案中系爭工程的調整優化方案,并就電力線路對人體影響問題上門請教環保專家。
根據調查,電力架設符合標準,但群眾的感受與矛盾不可忽視,溝通解釋必不可少。經報請市政府同意,趙德關邀請著名法學專家、環保專家、律師、居民代表、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專題召開案件審議會議。會上對居民關切的問題、反映的意見,規劃部門和電力公司逐條回應,與會專家、復議人員和律師逐條審議。電力公司當場表態會做好線路優化工作,讓居民放心,居民事后也沒有再到法院打官司,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
“行政復議利國利民,是政府踐行法治的好助手,群眾排憂解難的好幫手。這是我從事復議工作的初心,也是我的承諾。”趙德關說。
張彤軍現任沈陽仲裁委員會沈陽國際仲裁院(沈陽國際調解中心)副院長、黨支部書記、沈陽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業務精通,始終努力打造精品案件”是身邊人對他的深刻印象。
張彤軍負責仲裁案件的監督評價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他堅持研究學習現行法律法規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充分發揮自己的業務特長,僅2018年就累計評查仲裁案件171件,并為63份仲裁裁決提供修改意見,均被仲裁庭所采納。
面對評查案件數量大、評查人員少的實際情況,張彤軍經常起早貪黑閱卷,有時甚至通宵達旦,但他從不叫苦叫累,始終默默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
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效實現業務水平跨越提升。“好榜樣”們個個開拓進取、不斷創新。
多年來,他用勤奮和敬業詮釋著一位“立法人”的擔當和信仰。他就是蔡余,山東省青島市司法局法規二處處長(一級調研員)。
蔡余至今共主持起草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達100余部,完成了上百件上級法律性文件征求意見的辦理工作……他將立法質量視若生命,“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養成了隨時隨地思考問題的習慣,被家人戲稱為“腦子永遠在開會的人”。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立法必須跟上時代節拍。面對新問題,蔡余勇于突破和創新。
2016年,在《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制定過程中,蔡余根據科學構建現代學校管理體制機制要求,在規章草案中大膽提出了教育懲戒等突破性制度設計。辦法公布后引起較大反響,這一立法創新得到了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在環保督察、放管服改革、減證便民行動、上合青島峰會法治保障等重大事項法治保障過程中,總能見到蔡余和同事忙碌的身影,他們創新完成了大量相關規范和保障政策文件的起草審查任務,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那份不變的立法為民情懷。
2000年,順應公證體制改革的趨勢,蘇國強毅然放棄了令許多人羨慕不已的“鐵飯碗”,以“敢吃螃蟹”的精神牽頭組建了福建省首個合作制試點公證處——廈門市鷺江公證處。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放管服”改革工作,蘇國強深知這對公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如何通過服務方式方法的創新提升公證法律服務的附加值,成為蘇國強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
在蘇國強的推動下,鷺江公證處開始推行證明材料清單制,將原來辦理公證業務所需的證明材料進一步精簡,同時在確保公證質量的基礎上,努力縮短辦證時限,讓“放管服”改革真正惠及每一位公證當事人。
蘇國強還積極參與國內首個公證行業“專有云”建設,在他的努力下,網絡辦證系統、在線公證平臺、“公證云”手機App等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公證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為公證便民服務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他們一心為民無私奉獻
司法為民初心不改,群眾的事情永遠是頭等大事。“好榜樣”們個個一心為民、無私奉獻。
只身走邊疆,法援萬里行。馬蘭律師執業于北京市高通律師事務所,自2010年7月起報名參加“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赴甘肅省山丹縣、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楚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等地,開展了為期9年的“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工作。
其間,馬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以“扶弱濟困、法援蒼生”為己任,以“法援大門朝難開,有理無錢請進來”為理念,努力為各族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展現了首都律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服務人民、不求回報的時代風采。
截至目前,馬蘭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不論是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還是在風沙肆虐的戈壁,不論是辦理母子被害案,還是幫助青年人維權,她始終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般忘我工作,為大量困難群眾送上了法治陽光的溫暖,將愛心種子廣泛播撒在西部大地。
在古城衛輝,大家有句口頭禪:調糾紛,找“牛調解”!這位“牛調解”名叫牛秀麗,是河南省衛輝市唐莊兼汲水鎮調委會主任,已從事調解工作十余年,累計調解各類糾紛2110多件,調成率98%,履行率100%。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等發展,各種勞動爭議和糾紛時有發生。為有效化解新型矛盾糾紛,牛秀麗一心撲在工作上,周末節假日也往往接一個電話就立刻趕赴糾紛現場。
從任某與石武高鐵施工方征收補償糾紛到劉某遺棄嬰兒撫養糾紛,從王某家人抬棺到企業要求死亡賠償糾紛……大量復雜疑難糾紛都在牛秀麗的傾心調解和辛苦努力下成功得到了化解。正因如此,如今當地人們的口頭禪里又多了一句話——“‘牛調解’,就是牛!”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好榜樣”們樹起時代標桿,發揮榜樣力量,引領同行者一道筑夢揚帆,共譜司法行政工作新的華章。
本報北京1月18日訊
□法制日報記者 蔡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