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每年清明期間,關于殯葬消費高、“治喪難”、市場不夠規范等話題往往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清明節前夕,圍繞加快殯葬改革等問題,記者采訪了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
根據《2014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14年全國死亡人口977萬人,火化遺體446萬具,殯儀館1784個,火化爐5743個,平均下來,每個殯儀館和每臺火化爐全年火化遺體分別為5476具和1701具,火化任務較為繁重。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說,一些大中城市分期分批實施了殯儀館新建和改擴建工程,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火化設備,改善了群眾治喪條件。
據悉,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各地將進一步制定完善殯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爭取納入當地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配置殯儀服務、遺體火化和骨灰安葬設施,加快建成規劃布局合理、服務功能完備、引導改革方向的殯葬公共服務網絡,為滿足群眾治喪需求提供基礎保障。
據介紹,在推行火葬改革方面,近年來,中西部許多地方根據客觀條件變化,調整擴大了火葬區,加大了宣傳引導力度,提高了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積極性。東中部一些省份火化率持續攀升,有十多個省份連續多年火化率保持在90%以上,有的已達到100%。2014年全國遺體火化率為45.6%。同時,喪葬方式更加多元生態。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殯葬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被納入重點立法項目,正在積極推進,爭取對一些殯葬重點、難點、焦點問題達成相對統一的意見,推動新條例盡快出臺。同時,各地也在加快推進地方性殯葬法規創制,積極開展殯葬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的制度探索和創新,不斷規范殯葬服務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