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疆域,無限風光,新疆是個好地方”,來過新疆的人都知道新疆美景獨特、富有魅力,而歷經千年滄桑的絲綢之路古道更令人神往、充滿期待。近日,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絲綢之路古道會議上獲悉,新疆旅游景區(點)協會古道旅游分會成立,同時推出10條精品特色絲綢之路古道。
絲綢之路古道,簡稱絲路古道,它起源于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交匯之道,是世界文明進程中最為遼闊壯麗的一道風景。
絲綢之路在新疆段全長約2000多公里,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歷史古跡、特色文化,沿途分布著壯美的自然風光。這10條絲綢之路古道由新疆旅游景區(點)協會古道旅游分會選出,即烏孫古道、車師古道、弓月道、塔莎古道、銀山道、蒲犁道、西州道、白水澗道、蒲類道、桑株古道。
“過去的絲綢之路,靠的是馬隊、駱駝運輸來進行商業貿易活動,聯系著東西方陸上貿易。”新疆旅游協會古道旅游分會負責人李磊說,“如今選出的這10條古道旅游線路中既有適合徒步的線路,也有適合自駕的線路,線路向旅游產品轉化度高,歷史文化遺存豐富。”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侯漢敏說:“這10條絲綢之路古道,承載著新疆千年厚重的歷史文化,有過炫目的輝煌,無論在歷史、人文、旅游、生態、登山探險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價值,讓更多的人通過自駕、通過游走絲路古道,體驗更多的文化內涵,感受絲綢之路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底蘊。”
繼續閱讀
這10條絲路古道值得你來體驗
絲綢之路古道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千百年來國家中央政權直屬管轄的意義,古老的絲綢之路古道沿線有眾多的歷史古跡和壯麗的自然風光,以及各民族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令人神往。以下是10條古道的介紹。
一、烏孫古道
烏孫古道北銜準噶爾盆地,南控塔里木綠洲,是貫通天山南北的咽喉,歷史上許多游牧民族都要爭奪這塊寶地。公元前的漢武帝為了對抗匈奴而與烏孫結盟;隋唐時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統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與突騎施的交好等,都是通過烏孫古道來實現的。
古道線路:烏孫夏都(今伊犁特克斯縣瓊庫什臺)——阿克庫勒湖——龜茲古城(今阿克蘇拜城縣黑英山鄉),全長約140公里。
出行方式:徒步+畜力
適合穿越季節: 6月初至10月上旬,8-9月為最佳
景點特色:沿線有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喀拉峻—庫爾德寧和蘇巴什故城、克孜爾石窟、克孜爾尕哈烽燧3處“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地,以及自然景觀天堂湖等。
二、車師古道
車師古道,又稱金嶺古道。自漢唐以來,車師古道是連接絲路中道與北道的捷徑,將車師前國與車師后國溝通,故稱車師古道,唐代稱"他地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長200公里。
公元126年,班勇在車師后國威震南北,走的就是這條古道。到了唐代,分別在交河城設立安西都護府,在車師后國設立北庭都護府,兩地經由車師古道連通。
古道線路:交河故城(今吐魯番)——大河沿鎮——五星牧場——石窯子——北庭故城(今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全長約200公里。
出行方式: 徒步+畜力
適合穿越季節: 5月底-9月初
景點特色:沿線有北庭故城遺址和交河故城遺址、高昌故城遺址3處“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地,以及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吐魯番的葡萄溝等。
三、弓月古道
弓月道為漢、唐古道,“弓月”為突厥一部落名,弓月道名來自弓月城。弓月道自古就是溝通南北疆的交通要道,穿行于北疆與南疆之間的天山中。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05年與公元前101年兩位西漢公主劉細君與解憂和親就是由達石漆河(今精河)后進入霍城(今伊寧)的。
古道線路:雙河督都府(今博州精河縣)——伊犁尼勒克縣——弓月城(伊寧縣)——昭蘇縣—阿克蘇市,全長約360公里。
出行方式:越野車通行(部分路段蓄力通行)
適合穿越季節: 5月底-9月初。其中,精伊牧道5月份-10月份、越野車通行;伊昭公路最佳通行時間6-9月;木扎特達坂海拔5000米,僅8月份最熱的時候畜力通行。
景點特色:沿途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賽里木湖。有雪山、峽谷、草原、杉樹林、河流、冰川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的托乎拉蘇草原及藏在伊犁絕美風景線的伊昭公路。
四、塔莎古道
塔莎古道是從塔吉克縣到莎車縣的一條千年古道, 沿塔什庫爾干峽谷橫穿昆侖山脈,蜿蜒300多公里。公元7世紀大唐高僧一一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東歸,經瓦罕走廊至塔什庫爾干,就是通過塔莎古道至莎車再到喀什噶爾,留下這樣的描述“東下蔥嶺東岡,登危嶺越洞谷;溪徑險阻風雪相繼,行八百余里出蔥嶺至烏鎩國”。
古道線路:潑迷羅川(今喀什地區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縣)——盤龍古道——大同鄉——烏鎩國(今莎車縣),全長約300公里。
出行方式: 越野車通行
適合穿越季節: 4月-10月
景點特色:沿線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帕米爾旅游區、網紅公路盤龍古道以及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兩大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五、銀山道
“銀山”指今托克遜縣托克遜鎮以西至焉耆鎮地段的天山,又以銀山磧命名石磧以西的小沙磧,得名“銀山道”。該道中的天山段極難行,沙襲水乏,但古代商隊和軍運卻為繁忙。銀山道是唐朝與西域各國交往的重要道路。新疆考古人員對托克遜縣南的蘇巴什溝進行了考古挖掘,確認這條荒廢已久的通道為“絲綢之路”中從車師國通向焉耆國的主要通道,也即唐代的“銀山道”
古道線路: 交河故城(吐魯番)——托克遜縣——博格達沁古城(今巴州焉耆縣),全程自駕約430公里。
出行方式:徒步、騎行、自駕。
適合穿越季節: 全年
景點特色:沿線有交河故城、甘溝、庫米什山景點。其中,甘溝從空中俯瞰猶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天山的另一種風情。
六、蒲犁道
蒲犁道是羯盤陀國-疏勒城的道路,《大唐西域記》說羯盤陀“國大都城基大石嶺”,遺址在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北部石崗上,俗稱石城或石頭城,蔥嶺守捉治所亦置于此。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曾經過這里,他形容蓋孜峽谷像刀切的一樣。青山嶺、青嶺、不忍嶺,似在蓋孜峽谷與蘇巴什達坂之間,位于公格爾山和慕士塔格西側。
古道線路:盤橐城(喀什地區喀什市)——白沙湖——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石頭城遺址)——紅其拉甫口岸,全長約400公里。
出行方式:徒步、騎行、自駕
適合穿越季節: 4月-10月
景點特色:沿途有石頭城、紅其拉甫口岸、公主堡等景點。其中,石頭城是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匯點,喀什、莎車、英吉沙及葉城通往帕米爾高原的數條通道都在此地匯合。由于石丘重疊,亂石成堆,構成獨特的石頭城風光。有人說走進紅其拉甫,就好像到了“人間仙境”。
七、西州道
西州道是絲綢之路西州境內主要道路。高昌在唐代稱西州,安西都護府初建時的駐地,所以稱為西州路。《新唐書·地理志》記述,其全長370里,起點在今鄯善縣七克臺古城(赤亭守捉),西至托克遜縣。
古道線路:吐魯番市鄯善縣七克臺鎮赤亭——庫木塔格沙漠——柳中城——吐峪溝景區——高昌故城——蘇公塔——交河故城——托克遜縣阿拉惠鎮,全長約200公里(西州古道有多條,這是其中的一條)。
出行方式: 徒步、畜力
適合穿越季節: 5月-10月
景點特色:沿線有長城烽燧,文物古跡眾多。其中高昌古城、交河故城、吐峪溝等見證歷史變遷和民族融合。
八、白水澗古道
白水澗古城位于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咽喉要沖,自古就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唐代稱白水鎮,元代稱黑虎城,清代程嘉德城,約建于1600年前,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
白水澗古道從交河故城出發,到烏魯木齊市南郊唐烏拉泊古城,這條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屬于絲綢之路新北道重要的一段古道。據唐代文獻記載,這里是“足水草,通車馬”的驛路。
古道線路:交河故城(吐魯番)——達坂城古鎮——鹽湖景區——柴窩堡湖——輪臺城(烏魯木齊南郊烏拉泊古城),全長約180公里。
出行方式: 312國道路線適合自駕,翻越博格達山脈路線需要徒步
適合穿越季節: 4月-10月
景點特色:沿線有交河故城遺址1處,是“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地,穿過今吐魯番市大河沿鎮,進入博格達山的峽谷之中,向北翻過天山的5個達坂,一路景色迷人。
九、蒲類道
蒲類道是絲綢之路新北道路段,新北道的開通始于西漢元年,興于北朝時期,至現代仍在使用。公元前60年,漢軍破姑師,分置車師前后國,蒲類前后國等共八國,東漢時惟蒲類前國尚存。東漢末至隋,蒲類曾先后為鮮卑、突厥屬地。也曾為匈奴右部地,后屬姑師。
古道線路:伊吾屯城(哈密)——南山口——天山廟——大河唐城(巴里坤)一—獨山守捉(昌吉州木壘破城子遺址),全長約200公里。
出行方式:自駕車
適合穿越季節: 4月-10月
景點特色:沿線有天山廟、南山口、巴里坤古城等景點,漫山遍野綠草茵茵,牛羊肥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美妙。
十、桑株古道
桑株古道是七至十世紀西藏高原通往新疆的三條道路之一,七至十世紀,桑株古道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在史書中被稱為“馱馬古道”。在當時,尤其是唐朝繁盛之時,這條古道就是絲綢之路的一個分支,沿著蜿蜒于喀喇昆侖的這條路途,和田玉、絲綢、花椒、石榴、核桃,甚至桑皮紙等物品被運出,地方之間互通有無。
古道線路:和田地區皮山縣康克爾鄉康克爾村——曲谷達克高山牧場——三十里營房,全長約240公里。
出行方式: 徒步、畜力、越野車通行
適合穿越季節: 4月-10月
景點特色:這條古道蜿蜒穿行在靜謐的昆侖山深處,中間需翻越海拔5030米的桑株達坂,沿途還保留著一處遠古時期的桑株巖畫,巖畫上刻的人像和動物都很形象,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畜牧和狩獵的生活。(記者 薛玲)
(本文古道資料來源新疆旅游景區(點)協會古道旅游分會,圖片來源新疆是個好地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