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聞網訊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是黨委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6月10日,隨著西安市首屆社區運動會的精彩開幕,當廣大市民興高采烈地走上太極拳、三人籃球、乒乓球等社區運動會的比賽賽場時,“最后一公里”的距離被"面對面"的服務、心與心的交流、歡笑與汗水和諧交織的溫暖場景所取代,新一線城市的民生溫度,古城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這一刻完美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志愿者小團隊——
讓青春在志愿服務中閃光
6月10日清晨,身為西安市碑林區基層單位的一名預備黨員,臧珂早早梳妝完畢,她穿上那件淡綠色的志愿者服裝,一路小跑趕到了長樂公園里的"西安市首屆社區運動會碑林區黨員志愿者服務崗"。另外三位同樣年輕的黨員志愿者賀悅、張嘉翔、王蓓蓓已經在崗位上等她了,他們三人的衣服都是紅色的,而且胸口都佩戴著閃亮的黨徽,這表明,他們都已經是光榮的共產黨員了。
"我們幾個之前也并不認識,這次因為首屆社區運動會的舉行,我們臨時組成了新的志愿者小團隊。"據臧珂介紹,他們幾人都很重視這次以志愿者身份,拉近與市民群眾的距離、服務在一線的任務和經歷,"我們在之前做防疫抗疫社區志愿者的基礎上,又學習了一些體育運動、醫療急救的相關知識,還對每個賽場的具體位置、賽場周邊的情況都做到了了然于胸,這樣,就能在參賽選手、社區群眾需要幫助時在第一時間給予回應、伸出援手了。" 作為四人志愿小團隊中唯一的男生,張嘉翔說自己也是來自基層單位的一名年輕黨員,"平日里自己也很喜歡各種運動,這次能來為社區運動會做志愿者,感覺非常開心,為群眾服務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閱歷。這次社區運動會要從6月一直延續到11月,我們幾個一定會堅守志愿者崗位,用我們的貼心服務和實際行動,回應群眾的所需所急所盼。"話音剛落,一位懷抱籃球的參賽者上前詢問籃球賽場的具體位置,賀悅和王蓓蓓熱情地接待了他,并帶領他朝球場走去。青春的美好和黨員的奉獻精神,通過四位年輕志愿者的身體力行而熠熠生光,他們說,回到單位和家中,要鼓勵更多身邊的人來參加社區運動會,而且,還要通過公眾號、抖音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大力宣傳社區運動會。
參賽選手——
讓熱愛在賽場上盡情揮灑
我市首屆社區運動會以社區為基礎、群眾為主體。在項目設置上,組委會充分考慮各人群健身需求,選取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分區賽設球類、素質類、棋類、操舞類、趣味類5大類,25個項目。各區縣、開發區還將結合各自特點設置一些特色項目。
6月10日,社區運動會開幕式當天,碑林分賽區的多項賽事,已在設于長樂公園內的賽場上全面展開。在新編28式太極拳比賽的現場,48歲的張英正在利用上場前的最后一點寶貴時間,向長樂公園桂花園太極拳輔導站代表隊的指導老師高福珍,請教著技術動作的要領以及讓動作銜接更順暢的訣竅。“我五年前來公園散步時看到有人在練太極拳,于是很快就加入了其中。這里的老師每天都免費給大家指導,我練得很開心,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太多比賽和展示的機會,這下好了,有了社區運動會這樣的舞臺,我和伙伴們都很開心,大家訂制了統一的練功服,也在賽前做了精心的準備,成績如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參與到這樣的全民健身賽事中,與更多熱愛傳統武術和太極拳的其他隊伍交流切磋,大家通過比賽,可以共同提高。”
和張英一樣“主場作戰”的,還有68歲的太乙路街辦交大社區乒乓球隊隊長周子平,“我是退休后開始來這公園里打球的,一轉眼也有12年了。現在每天上午買買菜、做做家務,下午就來和大家一起打球,以前身上的慢性病都沒了,和球友們一起揮拍競技、分享喜悅,既能強身健體,也給子女減輕了負擔,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很滿意!”
帶領交大社區隊參加本次社區運動會的領隊,是長樂乒協會長、67歲的理工大學退休干部李智民,作為一名有50余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對社區運動會的應運而生舉雙手贊成,“以前以在職干部的身份為國家、為黨做貢獻,如今退休后繼續發揮余熱,通過打球、組織大家共同參與全民健身和社區運動會,我覺得自己年輕了好幾歲。”李智民開心地表示,自己也是長樂公園乒乓球場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完善的見證者,“這里最早只有3個乒乓球臺子,根本滿足不了大家健身的需求。2019年的改造升級,讓球案增加到了10個,甚至吸引了紡織城、曲江的球友來此鍛煉。如果今后能把這里升級成為燈光球場,再增加一些存放衣物的設備,我想社區運動會的參賽體驗一定會更好,也一定會有更多球友加入到每日健身的行列中來。”
社會指導員和宣傳大使——
讓科學健身成為新時尚
在我市首屆社區運動會的開幕式上,來自西安理工大學附屬中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于東和古城“太極王子”吳雅楠都是來自體育界的代表,同時,他們也是本次社區運動會的代言人和宣傳大使。
曾在全運會、亞運會、世錦賽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舉行的武術大賽上贏得金牌的吳雅楠,在去年的十四運會上,又帶領弟子楊順洪摘金,實現了“以選手和教練身份先后奪得全運金牌”的目標。今年年初,“太極王子”進入國家隊教練組,成為了國家武術套路集訓隊太極項目組主教練。此番回到家鄉并應邀出任社區運動會的開幕式嘉賓,吳雅楠感觸良多:“我是咱們西安培養出來的,對這座城市感情很深,因此,特別榮幸、也非常愿意為本屆社區運動會搖旗助陣。今年的社區運動會是首屆,意義重大,我也想向全市社區居民朋友們發出邀請,邀請大家走出門、動起來,積極報名參加社區運動會,為本社區爭得好名次、好成績。同時,也呼吁大家,弘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展現社區良好精神風貌,增進鄰里間關系,提升社區大家庭的歸屬感,共同促進文明和諧社區的新發展。”
43歲的于東自幼習武,從體院武術專業畢業后,身為國家武術七段的他,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而從2014年開始,他經過培訓,成為了一名基層社體指導員。“新冠疫情之前,我們每年都會在陜西省體育場進行武術段位制培訓,每次都有四五百人參加。另外,我們還在理工大附中等校園里大力推廣和普及傳統武術項目,我帶的學生在全國中小學生武術比賽中也取得過不錯的成績。”在首屆社區運動會的開幕式上,于東代表全市社體指導員與碑林區張家村街道水文二社區書記鄭佳怡一起登臺宣讀倡議書,他覺得這項榮譽是對自己多年扎根基層體育工作一線的肯定和鼓勵 。
對于首屆社區運動會舉辦的意義,身為黨員的于東坦言:“社區運動會必然是‘最接地氣’的運動會,政府主導、全員參與,在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以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的同時,也能真正實現送技能到基層的目標。從我這些年的實踐來看,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大家對于科學健身、文明健身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由于群眾性賽事活動和基層教練員、指導員的缺乏,出現了‘練體育的人多,練得好的人少’這樣的局面。我覺得通過社區運動會的舉辦和深入,會有更多優秀的基層體育工作者涌現出來,而在他們的帶動和指引下,廣大市民群眾能夠以更加科學、更加健康的方式去運動、去比賽,如此一來,科學健身必然將成為新時尚,西安人民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也將得到進一步彰顯!”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靳鵬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