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東歸那達慕大會,節奏緊湊、精簡高效、內容豐富,充分展示了底蘊深厚的東歸文化。縣組委會將巴音布魯克旅游項目和規劃設計與活動有機的融為一體,使東歸文化更深地展現了自己的形象。”7月23日晚,新疆和靜縣第二十三屆東歸那達慕節落下帷幕,在當晚的頒獎晚會上,和靜縣副縣長艾爾登畢力格總結了本屆東歸那達慕大會的成果。
當日,大會各項賽事的獎項也塵埃落定,各有歸屬,精彩的演出為這些榮耀者獻上歡樂的祝福。
據了解,本次那達慕大會期間,日均游客量超過8000人次,僅7月22日一天,游客數量達8780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高達87%,這些游客主要來自山西、廣東、貴州等地。近年來,自駕和自助游的游客數量持續增長,已遠超隨團旅游的游客。7月22日的游客當中,散客占比高達73%,遠高于旅行團27%的占比。
從“民俗”到“產業”——規劃已露雛形
本屆那達慕大會,場地賽馬、馬術耐力賽、騎跑兩項賽、衛拉特式摔跤邀請賽和長調邀請賽的關注度最高,賽馬系項目已經成為那達慕大會的“核心特色項目”。
近年來,隨著和靜對馬文化以及馬產業的發掘與打造,“巴音布魯克大山馬”和獨特的“馬術耐力賽”已經成為和靜文旅產業的一個閃亮的名片。
從“文化”到“文旅”——輻射能力漸增
本屆那達慕大會另一個關注點是“非遺文化”,和靜縣不但組織了非遺文化項目的專場演出,而且舉辦了長調全疆邀請賽和東歸衛拉特民歌協會成立十周年慶祝活動,多項非遺文化的影響力已輻射到全疆并依托那達慕大會等大型慶典活動走向全國。
作為非遺項目的核心,世界級非遺項目長調、國家級非遺項目薩吾爾登和長篇史詩《江格爾》的說唱藝術,成為和靜縣打造“文旅融合”的核心文化產品已與巴音布魯克景區作了“深度綁定”。每年的旅游旺季,這些非遺項目都會在巴音布魯克景區進行集中展示,下一步和靜縣還將努力打造這些非遺項目的常態化演出,讓非遺項目向著產業化的方向不斷邁進。
從“規模”到“細節”——發展理念升級
今年的那達慕大會舉辦的各項賽事均在細節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打磨,使得賽事更具看點,也更加的規范。同時,在挖掘東歸那達慕文化上,和靜縣也做足了功夫。
在衛拉特式摔跤項目上,近年的東歸那達慕大會一直致力于規范著裝、賽制、賽事場地等內容,從而形成完備的賽事體系,以便于進行更好的賽事推廣。今年,衛拉特式摔跤的賽事體系已基本形成。據了解,本次摔跤比賽,總裁判長由烏魯木齊市體育局、國際裁判、歷屆自治區民運會裁判員楊鳴擔任。他說這次邀請賽主要是宣傳推廣衛拉特式摔跤這項體育項目,旨在能將這個項目列入自治區民運會比賽的項目中去。
在牧人競技賽這個東歸那達慕大會的傳統比賽項目上,今年增加了套馬賽等項目,這些項目補齊了傳統東歸那達慕大會娛樂性很強的項目,使得大會更加貼合傳統的那達慕大會的形態,也為“東歸那達慕文化”的深度挖掘提供了更好的契機。(記者 李衛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