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江津區創建“中國硒玉之城”動員大會在江津區行政中心會議室召開,正式啟動“中國硒玉之城”創建工作。
▲動員大會現場
“中國硒玉之城”是一塊“金字招牌”。
據悉,“產業集群”是國家九部委評比達標辦公室保留的、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負責評選授牌的項目。江津區此次啟動創建的“中國硒玉之城”則是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負責共建培育的重點“產業集群”項目。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是我國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后,由輕工業全國性、地區性的協會、學會,具有重要影響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大中專院校等組成的具有服務和一定管理職能的全國性、綜合性的行業組織,其前身是國家輕工業部、中國輕工總會、國家輕工業局,其主管部門為新成立的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受國家委托,代管國家級46個行業協會、5個行業學會、1個政研會、1個基金會、企事業單位18家,其中包括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主要業務工作包括行業規劃、科技環保、標準監測、質量保證、技能評價、人才培養、產業集群等的指導、咨詢、服務和管理。
創建“中國硒玉之城”,是江津區委、區政府作出的重大決定,目的是為了健全江津玉上下游產業鏈和配套產業鏈,提振經濟發展,挖掘傳承地域文化,增強地區發展影響力和競爭力,以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江津區將按照《中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共建管理辦法(2022年版)》規定,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指導下,以江津玉為基礎,整合全國珠寶首飾行業資源,圍繞全產業鏈發展平臺,建設“立足重慶、輻射西南”的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共同培育創建“中國硒玉之城”。
如何創建中國硒玉之城,建設重慶珠寶玉石集聚區?
錨定方向,實現“兩大”目標
江津創建“中國硒玉之城”已有堅實基礎,自2021年江津啟動江津玉產業發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江津玉在資源普查、標準制定、市場建設、人才引育、產業鏈配置、賽事承辦等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萬丈高樓平地起,在已有工作基礎上,以區委區政府制定的江津玉“3+7+2”發展思路為總攬,著力做好資源詳查勘探、標準制定運用、發展規劃編制三項基礎工作;扎實采取七項工作舉措,包括建設江津玉原石開采區、西部國際珠寶城、江津玉博物館、江津玉原產地交易市場(含公盤)、玉石雕刻人才培養學校、玉石加工文創基地,舉辦玉石雕刻賽事活動,做好江津玉產業的延鏈、補鏈;最終實現兩大工作目標:一是建成重慶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二是成功創建“中國硒玉之城”。
當天,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會長、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主任劉江毅,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鄒云生,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二級巡視員江東平出席大會并講話。區委副書記、江津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秦敏主持大會,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津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楊永芳作動員講話。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副主任林旭東,區政府副區長、江津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梁其凱,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主任助理、發展合作處處長謝昭華,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玉保護發展中心主任史培宏,蘇州玉石文化行業協會會長陳健出席大會。
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流派的20余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技術能手,重慶市經信委、市人社局、市商務委、市文旅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地質礦產研究院等市級部門,重慶寶玉石產業協會、重慶市收藏協會、重慶市金銀珠寶飾品行業協會、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重慶工藝美術協會、國家珠寶首飾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重慶)等市級行業協會,江津區級各部門各單位和各鎮街負責人,江津玉產業發展顧問代表,江津區玉石文化產業協會全體會員參加大會。
動員大會舉行了授牌和簽約儀式,對未來繼續做好江津玉產業,創建“中國硒玉之城”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確要求,參會人員紛紛表示將凝聚思想共識,共同推動江津區全力建設重慶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創建“中國硒玉之城”,為中國珠寶玉石文化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優化營商環境
引發展要素聚集江津
創建中國硒玉之城,健全江津玉上下游產業鏈和配套產業鏈,需要吸引更多的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如何讓這些珠寶玉石產業發展要素聚集江津?
江津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答案:“我區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優化投資政策。并且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建立大師工作室,聘請發展顧問,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大國家級、省級玉石雕刻人才隊伍培育,不斷提升江津玉設計雕刻水平。”
今年10月、11月,江津還將承辦2023年“陸子岡杯”全國工藝品雕刻工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和“巴渝工匠”杯重慶市首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等國家級和重慶市級權威賽事。通過各種大賽,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動與川渝黔周邊玉石產地區縣在資源開發、原石交易、產品加工、展示銷售、人才培養、文化創意等開展合作交流,擴大產業集群效應。并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科學有序開發江津玉,加強有效監管,規范市場行為。”談起如何擴大江津玉產業規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時,該負責人這樣說道。
擦亮“江津玉”品牌
實現多元化發展
如何讓江津玉成為江津人乃至重慶人“必送”、外地人來津或來渝“必購”的地域特色文旅商品?這就要逐步實現江津玉的品牌化,提升在行業、市場中的認可度、辨識度。
按照這一目的,江津將按照市市場監管局正式批準發布《江津玉鑒定》確立的江津玉鑒定14種質量指標和《江津玉分級》重慶市地方標準,建立科學的質量和等級評定體系,給每一塊江津玉辦理“身份證”,實現“一玉一證”。
通過注冊統一商標,加強行業自律,從江津玉商品開發、玉從業人員培育、玉品牌價值提升三個方面,培育打造“江津玉”特色文化產品品牌,目前已成功注冊“渝熙玉”“津玉滿堂”等商標。
除了生產設計端,銷售端的完善,是上下游產業鏈及相關配套產業協同發展的體現。
走進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白沙鎮的江津玉原產地交易市場。只見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交易市場,集原石交易、雕刻師工作室、雕刻加工、玉石雕件展示銷售,以及品茗、餐飲、住宿等為一體,內設商戶展銷區和攤位,游客們或詢問購買江津玉,或品茗休憩與友人閑聊,熱鬧非凡。
目前,江津玉已入駐江津周六福珠寶城,在江津城區以及白沙鎮、珞璜臨港產業城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雙福街道、中山鎮、塘河鎮、支坪鎮、四面山鎮等設有20余家江津玉專賣點,同時上架津品匯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江津還將加大旅游開發,持續精心打造“江津玉尋寶游”,開展戶外尋寶、人文探訪、觀光科普“主城周邊游”等,逐步形成“旅游產業+珠寶玉石”聯動的良性集聚生態圈。深入探索挖掘與玉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各種元素,從康養、文旅、文化、金融、電商等多角度融入,實現江津玉產業鏈條多元化發展。
美玉爭輝
打造重慶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
此次大會上,江津區簽署了三個合作協議。
一是與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簽署“中國硒玉之城”培育戰略合作協議。目標是以江津玉為基礎,豐富全國知名珠寶玉石品種,努力建成“立足重慶、輻射西南”的重慶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通過3年的輔導和培育后,江津區成功創建“中國硒玉之城”。
二是與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重慶職業培訓基地簽署《重慶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實訓中心共建協議》。雙方共同將中心建成為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培訓、實訓、考評、競賽于一體的國家級專業性的實訓中心,服務于珠寶玉石、工藝美術、工業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寵物等輕工行業工種。
三是與中國最有名的玉石產地——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玉保護發展中心簽署“玉石之路”框架合作協議。和田將在江津設立“和田玉保護發展中心西南辦事處”、“和田玉西南銷售中心”,打造和田玉產業在全國布局的重要戰略支點。
江津將以此為契機,以江津玉產業為主打,豐富重慶珠寶玉石市場產品內容,引入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云南翡翠和琥珀等多種類寶玉石品種入駐集聚區,形成優勢聯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玉保護發展中心主任史培宏說:“我們將與江津區積極開展兩地常態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地玉石產業共同發展。在媒體宣傳推介、共建大數據中心、承辦行業論壇品牌活動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和優勢資源共享。”
下一步,江津將以做亮江津玉石雕刻產業品牌為起點,逐步引入木雕、石雕等各類雕刻文化產業,構建品類豐富、特色互補、生態活躍的雕刻產業新格局。不斷提升集聚區知名度和美譽度,把重慶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江津打造成為“中國新興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全力創建“中國硒玉之城”,建設重慶珠寶玉石集聚區,是江津區落實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穩住大眾消費,擴大縣鄉、線上、外來消費,進一步聚集商氣人氣”的重要舉措,更將為重慶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江津玉資源有何優勢?
江津玉是近年來重慶市江津區發現的一種色彩豐富并帶有獨特龍鱗皮紋的全國目前發現的唯一的二次河磨籽料玉石,其摩氏硬度、相對密度、折射率等各項指標優良,且不同程度含硒元素,極具鑒賞價值,命名為“江津玉”,是重慶市唯一的精美玉石,填補了重慶一直沒有玉石產地的空白。
根據重慶市地質礦產研究院勘查結果分析,江津玉預計潛在資源總量超10萬噸,主要分布在江津南部大四面山地區及筍溪河、塘河、綦河等周邊水系,同時在江津毗鄰的重慶綦江、四川瀘州合江、貴州習水赤水等地也分布有與江津玉同品種的玉石資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