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
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擘畫了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的宏偉藍圖。
站在江西看江西——
5年來,江西始終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不放松,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實現了整體性躍升。2023年江西GDP達3.22萬億元、人均GDP超1萬美元。
站在中部地區看江西——
江西糧食生產連續11年保持430億斤以上;制造業持續做優做強做大,去年電子信息產業營收突破1萬億元、居全國第四位;綠色發展指數連續多年在中部地區六省排名第一。
跳出中部地區看江西——
江西在全國率先開展科技領軍及入庫企業的培育,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在全國首創“跨省、跨關區、跨陸海港”通關新模式。江西是全國第一個所有設區市通“時速350公里高鐵”、全國第三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
5年來,江西牢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的囑托,積極作為,勇立潮頭。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強調要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新征程上,贛鄱大地,處處綠意盎然,涌動無盡的生機與活力——
如何向高處攀登?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吸引更多要素資源向江西集聚
這是一串不為人們所關注的數據——
在南康家具智能生產工廠,不到5分鐘就可生產一把美觀又實用的椅子;
在江鈴汽車總裝車間,可實現每分鐘下線3輛車;
在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智慧工廠,平均7秒就能組裝一臺空調壓縮機……
5年來,江西牢牢把握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機遇,堅定信心、找準定位、乘勢而上,積蓄了強大發展勢能和動能。
5年來,江西產業踏歌而行,由傳統農業大省邁入新興工業大省行列;去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3%左右,居全國前列。
5年來,江西全力推進改革開放走深走實,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在全國率先探索科技成果收儲轉化機制,越來越多科技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在全國率先推行政務服務延時、錯時、預約服務,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越來越多經營主體“破土而出”。
2023年12月27日,隨著G4012次列車從南昌東站駛出,杭昌高鐵黃昌段正式開通運營,11個設區市“通時速350公里高鐵”的最后一塊拼圖完成。
今年5月6日,一列裝載360噸出口貨物的鐵海班列從瑞金國際陸港駛出,標志著瑞金國際陸港-廈門港-美國洛杉磯鐵海聯運班列開通運營。
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毗鄰長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的省份,江西正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進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聯通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正在轉變為“雙向開放、惠通四方”的發展優勢。
經濟發展,項目為王。
今年2月18日,全省“新春第一會”舉行,吹響了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十百千萬”工程行動的號角。全省上下以“大抓落實年”昂揚的姿態和作風,只爭朝夕抓項目、全力以赴擴投資。
省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起至2026年,我省將圍繞綜合交通、能源、水利等“十大領域”,每年滾動推進100個左右示范引領性重大項目、1000個左右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全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
站在新起點上,江西高質量發展的步履正在提速:
——大力推進制造業強省建設,深化落實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加快挺起具有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脊梁”,讓工業“引擎”煥發更加強大的動能。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吸引了更多的要素資源向江西集聚,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如何向“新質”拓展?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一張巨幅中國地圖上,貼著密密麻麻的小紅旗。“每面小紅旗代表一個我們實地采集菌種樣本的地方。”5月21日,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教授熊濤說。
“果蔬益生菌發酵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項目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明勇帶領團隊研發的,項目成果已在20多個省區市100多家企業推廣應用,實現銷售收入超100億元。2022年底,該實驗室在原有基礎上重組獲批,實現了江西省組建全國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5年來,江西努力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孵化高科技企業,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能。如今,江西承建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已達8家。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機、半導體發光器件、高溫超導加熱裝置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全球最大、國內首艘萬噸級遠洋通信海纜鋪設船在江西下水……向“精”進、向“新”拓,江西定向發力,推動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286項技術專利、10億次累計充電服務數、200倍年營收增長……在贛州市,江西驢充充充電技術有限公司一組組數據記錄了企業裂變式發展的歷程。
“全國僅有兩家企業掌握了液冷超充技術,我們就是其中之一。”驢充充公司董事長助理李濤自豪地介紹,公司用戶量穩居全國前列,成為從老區跑出的一匹新能源智慧充電領域黑馬。
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正成為江西創新發展的主戰場。目前,全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已達225家,上云上平臺企業數突破30萬家,智能化管控設備超5萬臺(套)。
人才聚,則科技興;科技興,則產業強。
來到贛江新區,記者走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中獸藥是近年來的新興行業,目前研究所已經合作開發了兩個新中獸藥并申報新獸藥注冊,下一步還將推進產業化。”研究所汪茂林博士介紹說。
汪茂林是“90后”,老家湖北咸寧,去年從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博士后出站就來到江西工作。他說,優越的科研環境、優渥的人才政策吸引他來江西工作。目前,贛江新區集成創新出臺人才新政66條、數字經濟人才專項10條,建立以人才薪酬水平、創造的市場價值等為主要指標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新的號角已經吹響,江西正因地制宜、揚優成勢、銜枚疾走——
打造創新鏈方面,江西強化特色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力爭在國家實驗室研究基地以及稀土、核資源、有色金屬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上實現新的突破。
未來產業布局方面,江西圍繞核技術應用、低空經濟、新型儲能等領域,加大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攻關,破解產業關鍵技術難題。
創新筑底,科技攻“尖”。在新的賽道上,江西正闖入“新質”新藍海。
如何向綠色轉型?
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五一”假期,上饒市廣信區望仙谷景區,每日游客超3萬人次。這里山霧繚繞、澗谷清幽、屋舍古樸,宛若仙境。
這個熱門度假景區,以前是一座生產花崗巖板材的采石場,粉塵、廢水、廢渣破壞了環境。對此,當地依托獨特的花崗巖峰林地貌,大力發展“生態修復+文旅”新業態,走出一條“綠了青山、紅了產業、美了山村”生態價值轉換之路。
在江西,作為全國唯一兼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的省份,正全力推動綠色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依托綠色資源,加快發展綠色產業。華潤江中“中藥提取智能化綠色制造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破了多項“卡脖子”關鍵技術;江中藥谷全面應用自主研發的中藥吊籃式循環提取MVR濃縮集成技術,率先打造全國智能制造中藥提取生產制造線。
——加快綠色轉型,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全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等品牌全面打響。
——夯實綠色底色,江西擁有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8個,數量排名均居全國“第一方陣”。
在江西,“綠水青山”孕育了發展新優勢、新動能,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并進。
“丟進去的是建筑廢料,出來的是節能建材。”景德鎮金綠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發泡陶瓷比同體積磚頭輕,防水隔音效果更好,很受市場歡迎。在浮梁縣先進陶瓷產業園,“變廢為寶”的綠色“魔法”每天都在上演。
在江西,加快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綠色發展新的探索正在進行——
今年1月1日,全國首部著眼湖泊總磷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規《江西省鄱陽湖流域總磷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依法科學保護鄱陽湖流域生態;
制定發布《美麗江西建設規劃綱要(2022—2035年)》,從八個領域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堅守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把“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文旅、生態康養等產業;
生機勃發的山,靈秀清澈的水,向“綠”而行的產業,江西正繪出美麗中國新畫卷。
如何向融合發展?
全力提升城鄉和區域協同發展水平
幸福生活,城鄉共進。
5月16日,記者走進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連片的蔬菜大棚整齊排列,白墻黛瓦與藍天碧水交相輝映。于都縣有富硒土地1000多平方公里。然而,2019年潭頭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5萬元。
“白天在茶園采茶,中午吃頓地道農家菜,晚上在民宿休息。”潭頭村村委會副主任劉錦華說,5年來,潭頭村依托富硒產品品牌優勢,探索“特色產業+旅游”新發展路徑,2023年僅旅游業收入就達600萬元。
5年來,江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
“材料簡單,即來即辦,太方便了。”外地務工人員徐女士拿到全省首張通過告知承諾制辦理的居住證后,十分高興。有了居住證,她可以在當地參加社會保險,子女也可以就地接受義務教育。
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5年來,江西堅持“普惠制、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扎實辦好民生實事。
——全省每年集中80%左右的財力辦好人民群眾關心期盼的大事要事,低保、特困救助標準連續17年逐年提高,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連續17年獲評全國平安建設考評優秀省。
——全省去年為48.7萬適齡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新建1000多家托育機構等,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叫好。全省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200多億元,居全國第一位……
區域協調,融合共生。
5年來,江西全力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平,推進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協同聚合力——全省深化落實“一主一副、兩翼聯動、多點支撐”區域發展格局,南昌市深入推進“一樞紐四中心”建設,以綜合實力和發展能級提升全面落實省會引領戰略。
協同促發展——作為我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贛州市加快設施建設、產業轉移、市場融通、資源共享;“老區+灣區”深度合作,提升了區域發展整體效能。
協同護生態——江西、湖北簽訂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每年各出資1億元,共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從“江西造”到“江西創”,從“江西綠”到“江西美”,從“1269”行動計劃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到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優勢與短板同在,潛力與危機共存,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中部地區兄弟省份相比,江西在總體實力、產業支撐、后勁活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亟待奮起直追。
放眼未來,江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更加努力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
記者手記
奮勇爭先
時不我待
行走在贛鄱大地的鄉間、城鎮、企業和農戶家中采訪,最大的感受是:5年來,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勢頭勁,而江西奮勇爭先敢向潮頭立。
在贛州,于都河畔,記者采訪時記下了一組企業數據:
2分鐘:在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智能量體間停留2分鐘,16個深度傳感器將數據上傳,衣服實現“私人定制”。
2小時:贛州興雪萊服裝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后,以往一件衣服6小時制成,現在只需2小時。
40%:江西翡儷文德時裝股份有限公司引進成套智聯設備,整體效率提升近40%,綜合成本下降15%至30%。
這是一幅企業搶抓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提升質量效率的生動圖景。時不我待!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動起來,拼搏進取,你追我趕,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要心無旁騖、一以貫之地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不斷夯實經濟增長“基本盤”,激活產業升級“新引擎”。要注重實效,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抓好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展現更大作為、贏得應有地位。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冬明殷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