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人心!北京時間7月31日,剛剛拿下混雙首金的孫穎莎與倪夏蓮再演一場跨越38年的“祖孫大戰”,“世界第一”與“世界唯一”薪火相傳,令人動容!而牽動著億萬人心的這枚乒乓球,正是產自廣州的企業。
廣州企業再次“亮相”奧運會,向世界展現“廣州范兒”。
廣州,你是不是開外掛了?
億航智能破冰領航,“打飛的”上班不再是夢!
中科宇航力箭一號誕生,化身“飛天小能手”百發百中!
納米級錄取通知書,秒變“別人家”學校,我又雙叒羨慕了 !!!
……
突然發現自己,被廣州科技硬控了!
原來你已經發展成這樣了!差點認不出!
盤點那些我被硬控的瞬間↓↓↓
巴黎奧運的那些“廣州范兒”
巴黎奧運會這回真是被廣州科技給“硬核”控場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中國紅”8K演播車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不僅是中國科技的驕傲,更是廣州科技創新實力的直接體現。其中,博冠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冠8K 50幀攝像機更是功不可沒。這款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戶外開、閉幕式中大放異彩的“神器”,再次擔綱重任,為全球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8K超高清視覺盛宴。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波操作,廣州科技簡直是‘YYDS’!”
來自廣州的本土品牌——“雙魚體育”生產的PAR40+巴黎球也成了乒乓界的“網紅”新寵,化身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專用球。這些乒乓球從出廠到送往奧運賽場,要經過15道關卡在圓度、硬度、重量、彈性等方面均比世界乒聯規定的公差更小。簡直就是球桌上的“顏值擔當+實力派”。
攀巖這項極限運動,在巴黎奧運會上也是賺足了眼球。而廣州的攀巖品牌——凱樂石,作為本屆奧運會中國攀巖隊的贊助商,更是默默地為運動員們保駕護航。企業突破性地自主研發攀登器械,榮獲國內外大獎71項,專利29個,體現了中國的攀登硬實力。
閃耀時刻
科技與浪漫并存
回顧往屆奧運會,“廣州制造”的閃耀時刻可真是數不勝數。
還記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那震撼人心的機器人水下火炬接力嗎?沒錯,這波“黑科技”操作背后就有廣州科技的強力支撐。由廣州市、南沙區和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共建的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讓兩臺機器人在水下精準對接,實現了奧運史上的首次機器人水下火炬傳遞,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廣州科技的創新魅力!
其實,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其他方面,“廣州制造”都在遍地開花。從開幕式現場的燈光音響設備,到比賽場館內的人造草坪,都離不開廣州企業的貢獻。特別是廣州傲勝企業提供的ECO100%可回收技術人造草坪,不僅環保節能,還確保了運動員們的最佳比賽體驗。網友們紛紛點贊:“廣州科技,真是既浪漫又硬核!”
還記得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自行車國家隊佩戴的京劇臉譜頭盔嗎?那獨特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正是出自廣州一家彩繪工作室之手。設計者張棟良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體育裝備融合,讓“廣州制造”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網友們戲稱:“這頭盔不僅防風擋雨,還自帶‘國潮’BUFF!”
廣州造“飛天小能手”
百發百中!
要說廣州的科技創新,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一箭二十六星”的壯舉!中科宇航的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在廣州南沙的產業化基地誕生,連續三次發射成功,精準將3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高達100%!這簡直就是科技界的“神槍手”,讓人直呼:“廣州,你這火箭發射技術,簡直比王者榮耀里的‘百里守約’還準啊!”
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eVTOL
“王炸”出圈!
無人機,廣州可是玩出了新高度。繼拿下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型號合格證、適航證后,今年4月,億航智能再度拿下全球首張生產許可證,這簡直就是科技圈的“王炸”。想象一下,未來在廣州的藍天白云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穿梭自如,有種科幻電影照進現實的感覺,玩的就是刺激,不服不行!
原來你是這樣的廣州
錄取通知書都是“納米級”的
“你的學校,我的學校,原來不一樣。”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連錄取通知書都是“納米級”的。金色薄膜,薄如蟬翼,卻擁有超過不銹鋼25倍的比強度,透明、透氣又防水。禮盒還能重新組裝為“校園燈塔”,新生可以在燈片上寫下探索目標、課表和心情等豐富內容。收到這樣的通知書,新生們不僅感受到了學校的誠意,更被這份科技感深深吸引。
“這哪是通知書,簡直是通往未來的‘科技護照’!”網友們紛紛點贊,直呼“高大上”。感謝廣州帶我長見識!
科技獎拿到“手軟”
廣州開啟“學霸模式”
近兩年,廣州這個科技“學霸”持續發力,拿回一串串沉甸甸的獎項。今年,廣州斬獲了26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在穗單位牽頭項目11項,占我省牽頭項目(共14項)近八成。
廣州的科研團隊和科技企業,就像是一群在科研領域里“開黑”的隊友,默契配合,共同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科技高地。
“獨角獸”企業扎堆
廣州科創生態“燃”了!
廣州還是“獨角獸”企業的聚集地。《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廣州24家企業上榜,位居全球第9、全國第4,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這些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廣州的科技創新生態注入了無限活力。
廣州,你簡直就是科技創新的“孵化器”,讓每一個有夢想的團隊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造芯片
我們是認真的
再來說說芯片產業,國內首條12英寸智能傳感器晶圓制造產線在增城正式啟動投產,這不僅是廣州的驕傲,更是中國芯片制造的一大步!從動工到投產,只用了短短18個月,這速度簡直比“吃雞”游戲里的決賽圈還緊張刺激!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先進智能傳感器芯片大有可為。
提起廣州的芯片制造,很多人會想起2019年投產的粵芯半導體。當時,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投產填補了廣州芯片的生產空白,瞄準工業電子和汽車電子領域。
廣州,在用行動告訴我們:“芯片制造,我們是認真的!”
我不裝了!我自愿被廣州科技創新硬控!
廣州,憑什么?
燃爆創新引擎
廣州打造“2+2+N”科創天團
創新不是說說而已,得看真材實料,廣州直接開干“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一連串從“小白”到“大神”的科技突破,簡直是創新界的“逆襲”典范!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廣州實驗室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兩大國家級科研大佬領銜,還有倆國家級的科技基礎設施撐腰,外加國際大科學計劃、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四家省實驗室和一堆牛氣沖天的新型研發機構,這陣容,絕了!
現在廣州可是全國獨一份,集齊了國家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等超級IP,體系內各類重大創新平臺已達27個。
不論是生命科學、未來產業、航天工程還是海洋探索,甚至是納米技術這些高大上的領域,廣州的創新平臺們都在拼命沖刺。
打造人才高地
廣州在線求賢若渴
科技江湖,人才為王!在廣州這片科創江湖里,引才、留才、育才,那是咱們高質量發展的“必過副本”。科研院校、科創企業扎堆,簡直就是科技大佬們的“升級打怪”樂園。但隨著科技樹越攀越高,廣州對高端科技人才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
為了招攬各路英雄,廣州可是下了血本:優化政策、提升待遇、完善服務,全方位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
留住國際大牛,廣州有妙招:2023年起,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證走起;在全國率先大幅縮短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時限,廣州速度,讓你感受飛一般的效率。
青年科技人才項目、青年科學家論壇,這些都是成長加速器、展示才華的絕佳機會。
打通“最后一公里”
緊抓“牛鼻子”
想在新一輪產業創新的浪潮里乘風破浪,科技和產業得手拉手共同進步,這重任還得落在企業肩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近兩年已成熱詞。
那么如何破解企業創新投入不足,創新力不夠、“龍頭型”科技企業較為缺乏的困境?關鍵一招,是抓住龍頭企業這個“牛鼻子”,堅持“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讓領軍型企業擔當起牽頭開展產業鏈創新的重任。
廣州政府也得給力,給那些參與市里重點研發項目的創新小分隊放權,讓他們自己決定錢怎么花、路怎么走、人怎么組,從根本上提升科技成果的含金量。再者,得鼓勵企業大佬們帶著上下游的小伙伴們一起“搞事情”,聯合國內外的高校搞產學研一條龍服務,把那些卡脖子的技術難題一一攻克,讓高科技從“高冷實驗室”走到“接地氣應用場”。
廣州,正以“科技小火箭”的迅猛姿態,加速沖刺在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中!
所以,別眨眼!接下來的劇情,將是廣州如何用科技魔法,書寫更多令人矚目的“硬核”傳奇,讓全世界都看見這座城市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