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設想白矮星可能還在繼續吸取周圍外行星和小行星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是在白矮星激烈的形成階段被甩到行星系統內部,并被其強大的引力撕碎的?,F在這個研究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正在進行中的此類過程。
據外媒報道,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在《自然》科學期刊發布最新天文圖像,顯示在距離地球570光年的處女座星團中,有行星碎片在一顆白矮星約83.7萬公里的軌道上運行。天文學家認為,該行星是被白矮星的重力撕碎,形容這是人類首次“看見一個太陽系毀滅”,同時預示了當太陽變成白矮星后,地球可能面臨的最終命運。
當一個質量不太大的恒星,例如太陽,耗盡它的所有燃料時,就會變成一個白矮星。恒星會首先膨脹成一個紅巨星,尺寸大到足以吞沒內行星(對于太陽系來說,就包括地球在內),然后褪去外層物質,只留下一個很小、很致密的核,重元素會被白矮星巨大的引力拖入恒星中心。
據悉,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范登堡及其研究團隊,利用開普勒2號太空望遠鏡研究白矮星“WD1145+017”,發現每隔4.5小時,白矮星散發出的光芒便減少40%,意味著有東西掠過白矮星及望遠鏡之間。范登堡表示,這是人類首次證實,白矮星附近有由巖石組成、正在解體的天體運行。
10月22日消息,最近,科學家觀測到了被摧毀的行星系統的殘留物繞著死去的恒星運動,并被其逐漸吞食的景象,而這很可能也是我們太陽系最終的命運。圖為藝術家繪制的小行星在繞白矮星運行過程中逐漸解體的景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