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以來,恐怖組織頻繁制造令人震驚的血腥襲擊,俄客機爆炸事件、法國巴黎連環恐襲事件、美國加州槍擊案,最近更有報道表示,泰國一份文件顯示,10名與“伊斯蘭國”有關的敘利亞武裝分子已經潛入泰國,蓄謀發動恐怖襲擊,已經長期存在的恐怖主義從未像現在這般猖獗蔓延。
3號發生在美國加州圣貝納迪諾市槍擊案導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納迪諾至少35人死傷。對于加州槍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日前高調宣稱,制造槍擊事件的兩名槍手是IS的“追隨者”。這似乎坐實了槍擊案與恐怖襲擊間抽絲剝繭的關聯。
不過,美國官方態度至今仍然謹慎。在IS發出聲明之后,美國白宮稱此案中兩名槍手有“激進化傾向”,但沒有跡象表明兩人是任何組織的成員。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每周例行電視講話中說,美國不會被加州槍擊案“恐嚇”。對于兩名襲擊者,奧巴馬稱其為“激進分子”和“危險人物”,特別避開了“恐怖分子”的字眼。
奧巴馬說:“這場悲劇提醒我們要盡全力共同維護我們的社區安全。在圣貝納迪諾的那兩個殺手,使用了軍用攻擊性武器,戰爭的武器,來殺死能盡可能多的人。這又是一個悲劇性的提醒。在美國,危險的人想拿到槍支實在是太輕而易舉了。比方說,現在連那些在禁飛名單上的人都可以走進商店去買一支槍。這真是瘋了。如果一個人連被允許登上飛機都很危險,那這個人被允許購買槍支豈不是更危險。所以我呼吁國會現在就堵住這個漏洞。我們可能無法阻止每一起悲劇的發生,但起碼我們不應該給潛在的恐怖分子或罪犯提供如此的方便,讓他們可以輕易拿到槍來向美國人民射擊。”
目前,關于“加州槍擊案”的相關調查仍在繼續。美國聯邦調查局還是按“恐怖主義行為”對這起事件展開調查,原因正是有跡象表明涉案嫌疑人有激進化傾向和受外國恐怖組織思想煽動的可能性。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表示:這成為了聯邦調查局主導的聯邦恐怖主義調查案件。原因是進行至今的調查顯示兇手受到激化,可能被外國恐怖組織煽動。到目前為止沒有跡象顯示,兇手屬于任何較大型組織,或者是某團體的一員,沒有跡象顯示他們屬于任何網絡。
美國加州的槍聲余音未消,另一邊歐洲大陸上,恐怖分子還在蠢蠢欲動。當地時間5號,英國倫敦一處地鐵車站發生了持刀攻擊事件,消息顯示行兇者在現場高喊“為了敘利亞”。
事件發生后,英國警方宣布按“恐怖事件”處理這起襲擊。英國《衛報》更報道稱,巴黎恐襲案的主謀可能在英國也有“聯絡人”。報道援引反恐官員的話表示,這名“伊斯蘭國”組織武裝人員“數月前”潛入英國后,分別在倫敦和伯明翰與他人會面,與他會面的人“有意向和能力在英國組織策劃或協助開展恐怖活動”。
而在亞洲的泰國,日前泰國警方一份信息稱,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有關聯的10名敘利亞人10月進入泰國,密謀襲擊俄羅斯游客等目標,情報稱,上述敘利亞嫌疑人中有4人前往海濱城市芭堤雅,2人前往普吉島,2人前往曼谷,另外2人目的地不明。
西方傳統節日“圣誕節”將至,多國安全形勢令人堪憂。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表示,這個圣誕,格外需要防范“獨狼式”和小規模組織性的恐怖襲擊。
李紹先認為,巴黎恐襲案以后,西方面臨的恐怖威脅明顯升級。IS經過一年多的擴展,已經將觸角伸到了歐洲的核心國家。過去這一兩年發生的一系列的恐怖襲擊事件,基本都是獨狼式的。但巴黎系列恐襲案顯然不是獨狼式的,而是有組織的了。如果還拿狼來比喻,它是群狼式的。圣誕節即將來臨,英美由于地理優勢,可能防范比較嚴密,所以這兩類的恐怖襲擊對歐美國家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對于恐怖襲擊,歐美各國可謂是談虎色變,安監防護工作更是不敢掉以輕心,但即便如此,為何恐怖襲擊仍然層出不窮,防不勝防?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偉認為,號召它的支持者、追隨者進行一些恐怖襲擊活動,今后有可能隨著伊斯蘭國組織影響擴大,此類案件可能會發生得更多一些。所以可能防范難度比像法國巴黎的那一起恐怖事件更難一些,因為這些人可能與境外的國際恐怖勢力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和接觸,所以發現的時候難度比較大。
在國際觀察看來,自巴黎恐怖襲擊發生以來,極端分子似乎受到某種鼓舞,頻頻在歐美制造或大或小的事端。從綁架殺害人質到在世界各地發動“群狼”式恐襲,從敘利亞到歐洲,美國乃至亞洲,無論是近敵還是遠敵,都已成為“伊斯蘭國”的攻擊目標。
再過幾分鐘,也就是北京時間7日上午9點,奧巴馬將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關于槍擊案調查最新進展的講話,加州槍擊之后,美國將如何定性,又將如何出招應對此起彼伏的恐怖威脅形勢?這一次,奧巴馬能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打擊“伊斯蘭國”的策略嗎?
(原標題:奧巴馬今日“定性”加州槍擊案 避談“恐怖分子”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