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劉皓然】英國、德國等國媒體近日獲得一份“伊斯蘭國”(IS)組織成員“名冊”,包含2.2萬IS成員的個人信息。德國政府部門表示,這些信息的可信度很高。英國《每日郵報》稱,這份文件是國際反恐工作近些年來所取得的“最大突破”。然而也有輿論認為,這些敏感資料的泄露似IS有意為之。
據(jù)英國《衛(wèi)報》網(wǎng)站11日報道,這批文件數(shù)量多達2.2萬份,主要內容是IS組織招募成員時所用的“調查問卷”。“問卷”共有23個問題,包括填寫者的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電話號碼、受教育程度和血型等。此外,“問卷”還征詢填寫者“是否具備‘圣戰(zhàn)’經(jīng)驗”,“對伊斯蘭教法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為自殺式任務做好心理準備等等。美國《紐約時報》稱,該問卷甚至需要填寫者對“母親出嫁前的閨名”等細節(jié)進行作答。文件顯示,IS的募兵渠道廣泛,其外籍戰(zhàn)士至少來自50多個國家:他們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突尼斯、摩洛哥和埃及,還有部分人來自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
本周早些時候,德國《南德意志報》、西德廣播電視臺電臺和北德廣播電視臺聲稱獲得了有關IS成員的個人資料文件。三家媒體將這份文件轉交給德國聯(lián)邦刑事調查局。英國“天空新聞臺”也表示,該媒體早在德國媒體披露之前也得到相關文件副本,并明確表示其中包含“2.2萬個姓名”。該媒體還表示,這些文件存儲在一個U盤當中,是IS一名“叛徒”從該組織內部安全負責人手中竊取的。
對于文件的真實性,德國內政部長德邁齊埃表示可以認定為真。他證實已經(jīng)看到了秘密文件,并認為這些材料對調查IS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認為,這些文件能幫助當局大幅度提升相關調查的效率、追查從中東返回的“圣戰(zhàn)”分子的蹤跡。這些資料還有可能作為直接證據(jù),幫助當局為一些已經(jīng)抓獲的恐怖嫌犯定罪。德國聯(lián)邦刑事調查局發(fā)言人科特10日表示,“我們認為,文件的真實性相當高。我們會考慮將這些文件列入我們的執(zhí)法單位和安全措施中。”德國《圖片報》稱,文件中提及的兩名德國籍“伊斯蘭國”成員現(xiàn)在正在接受審訊。
然而《紐約時報》稱,不少專家卻對文件表示質疑。比如有人指出,文件中對IS組織全稱的叫法、所用旗幟存在一定偏差。文件在一些細節(jié)上的措辭也明顯“不正規(guī)”:比如,IS組織習慣將戰(zhàn)死成員的死亡日期陳述為“殉教(或殉道)日期”,而這份文件中寫的是“被殺日期”。佐治亞州州立大學跨文化沖突和暴力研究機構專家查理·溫特認為,包含類似誤差的文件之前也曾出現(xiàn)過,后被證實為偽造品。英國《每日郵報》11日援引反恐安全專家馬尼耶的意見稱,文件泄露有可能是IS的“陰謀”。他表示,自己根本不信這是一次“泄露事件”,而是IS故意為之。資料一經(jīng)披露,也就等同于斷絕了這些成員的后路,迫使他們?yōu)镮S賣命“直到最后一口氣”。
不少專家也質疑這些情報的來源。“美國之音”(VOA)稱,隨著IS內部情報需求的“水漲船高”,土耳其等國的邊境地區(qū)儼然形成了“情報市場”,不少投機分子帶著裝有IS“內部情報”的文件和U盤在邊陲城鎮(zhèn)加濟安泰普和尚勒烏爾法等地販賣。VOA稱,英國“天空新聞網(wǎng)”并非唯一一家購買這些材料的媒體,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也曾進行過類似交易。事實上,西方媒體對于該類情報的競價激烈,甚至在業(yè)界引發(fā)了一定的道德爭論。西方一些情報部門官員及分析人士認為,媒體得到的“花名冊”,所包含的信息可能“有真有假”——這是投機分子典型的營銷手段,目的是進一步抬高情報價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