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3日電 據法新社13日報道,泰國國王普密蓬去世,享年88歲。作為當今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50多年歲月里,泰國國王普密蓬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風浪。泰國憲法規定,國王不能干政,但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做最終仲裁者,普密蓬不僅恪守這一準則,還能在危機時刻力挽狂瀾,由此獲得泰國民眾的敬愛。
經歷19次軍事政變
近年來,泰國政治陷入“怪圈”,再現“選舉-政變-選舉”的循環,重復起了屢遭詬病的政治套路。其實在1950年普密蓬正式加冕,成為曼谷王朝的拉瑪九世前,他也是在腥風血雨中走上王位的。
在這個同時深受宗教信仰和君主統治影響的國家里,國王作為泰國人的精神和政治領袖,具有極高的權威,對政治的影響力也非常大。泰國國王是國家完整統一的代表,擁有批準法案的權力。
國王地位的特殊性,使得各種政治力量在權力角逐中都對其不敢小視,因此,他們在政治斗爭中都試圖依靠、利用甚至操縱國王,但是普密蓬并不是任人擺布的木偶。
普密蓬剛即位時,泰國國內經濟、政治形勢一片混亂,政府內部腐敗蔓延,軍人則隨時企圖發動政變奪權。在普密蓬即位剛一年,泰國軍方就發動政變趕走了總理,二戰中附逆日本侵略者而一度失勢的軍界強人、陸軍元帥披汶•頌堪再度得勢。年輕的普密蓬第一次遭逢政變,并在后來59年的時間里又相繼遭遇18次政變。
19次政變中,1992年的“五月流血”事件令普密蓬的聲譽達到最頂峰。當時,由5個黨派組成的聯合政府,推舉泰國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素金達上將出任總理。由于素金達不是民選總理,引起民眾抗議。
近20萬人走上曼谷街頭,要求素金達下臺并修憲。而軍隊開槍強行驅散示威群眾,造成5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危機時刻,普密蓬召見素金達和反對派領導人占隆進行訓斥,要求他們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進行和解。
通過電視,全泰國人看到,兩人都伏在普密蓬前低頭長跪,雙手合十,聆聽國王教誨。隨后,素金達辭去總理職務,表示離泰赴美,不再回來。軍人集團被迫退出國家權力中心,但得益于泰王的政治特赦,成功規避了其他政治利益集團進一步“軍隊國有化”的壓力,保留了相對獨立的政治地位。而普密蓬以沉穩睿智,平息了流血沖突,保護了無辜民眾免受傷害。
有媒體指出,60年風雨飄搖中,普密蓬一直以立場公正的“最終仲裁者”形象面對社會變革給泰國帶來的苦難和進步,并多次在緊要關頭出面化險為夷,使泰國人民在國王的庇護下躲過了一次次的劫難。在人民心中,普密蓬國王就是他們的庇護神。
勤政愛民的君主
普密蓬的生日是12月5日。剛一進入12月,泰國人就開始以各種形式慶祝國王的生日。許多泰國民眾穿著黃色的襯衫或T恤,涌向曼谷大皇宮前的皇家田為泰王祝壽,放眼望去,皇家田宛如一片黃海。
在普密蓬生日當天,不少人一早等候好幾個小時,只為爭睹普密蓬尊容。由于黃色是泰國王室象征色彩,因此民眾紛紛換上黃色衣衫表示尊敬,有些民眾則揮舞著皇家旗幟及普密蓬肖像。當普密蓬車隊通過時,民眾高呼“泰王萬歲”,聲浪一波接著一波,讓不少民眾激動落淚。
即便是在泰國上下發生政治沖突的日子里,國王壽辰一到,氣氛立馬好轉,呈現出一片祥和、喜樂。上至總理、下至平民百姓,無不虔誠地雙手合十,動情地為普密蓬唱《頌圣歌》。
普密蓬獲得民眾的如此敬愛,也與他勤政愛民、率先垂范的作風分不開的。在位60年,普密蓬國王經常深入偏遠農村調查情況,慰問群眾;在曼谷王宮創辦牛奶廠,種植試驗田;在普吉府開辟示范林區和水稻試驗田,開展中小型農業科研實驗;設立皇家發展研究中心,推動可持續發展;設立遠程衛星教育電視臺,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每年,他都要從政府撥給王室的經費中拿出很大部分用于興修水利、建電站。
1950年,普密蓬親自捐款350萬銖用于研制卡介苗,用以防治當時嚴重威脅泰國人民生命的肺結核病。當霍亂流行時,泰國急需大量生理鹽水,普密蓬知道后,親自指導和研制生產提煉生理鹽水的機器設備,使國產生理鹽水質量達到國際水平。為了送醫上門,給江河兩岸的貧苦人民提供醫療服務,普密蓬倡議并捐資成立皇家醫療衛生隊,派遣到泰國紅十字會的駁船上,進行沿河服務。
1955年,普密蓬一家到泰國東北部出巡,那里是泰國最落后的地方。回到曼谷以后,國王被問及為什么要在這個地區花費這么多時間和精力,他的回答鏗鏘有力:“農民才是泰國的脊梁。”
普通泰國老百姓,特別是在曼谷以外的農村鄉下的泰國人,都心甘情愿地做泰王的子民,普密蓬不僅是他們心中的最高領袖,更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