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留學生江歌在日本遇害案事件回顧
去年11月3日凌晨,日本東京中野區一棟公寓門外傳來爭吵聲和尖叫聲,24歲中國女留學生江歌在被捅了數刀后身亡。據日本警視廳中野警署稱,江歌是在租住的公寓二樓走廊被歹徒用刀割傷頸部,傷口長達10厘米。犯罪嫌疑人被認為是江歌同住室友的前男友陳世峰(背景資料介紹)。
據報道,江歌是山東青島人,遇害前在日本法政大學讀研究生,而事發地點正是她租住的公寓門前。她同居室友名叫劉鑫,兩人是老鄉,劉鑫因與男友陳世峰鬧分手而搬到了江歌家中,共同居住。
11月3日凌晨,江歌與劉鑫外出打工后返回家中,在家門口遇到了前來糾纏的陳世峰。據江歌母親江秋蓮在其社交平臺上透露,江歌之所以會遇害,是劉鑫提前進屋并反鎖了房門,導致無助的江歌不能進屋而被活活捅死。(此處新聞來源:封面新聞)
事件跟蹤報道》》
法制網就此事件所涉及的焦點法律問題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京都律師事務所刑事訴訟部齊曉伶律師:
江歌媽媽通過微博散布劉鑫及家人信息,是否侵犯其隱私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可以向法院主張其侵權責任。因此,我們在互聯網上不應該輕易公布他人的信息,這可能會涉嫌侵權,嚴重的還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齊律師認為:但是根據網絡現有信息,劉鑫事件有其特殊性,江歌媽媽在極力懇求見其一面被拒絕甚至消失之后,無奈之下才借助網絡逼劉鑫出面及出庭作證,江歌因幫助劉鑫而死,江歌媽媽的這一要求可以說完全是情理之中。當然,如果劉鑫認為江歌媽媽侵犯了其隱私權,可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悲劇的發生有其客觀性,無論是出于法律角度,抑或是對人性的質疑,這樣的既成事實都不可避免。要相信,法律的審判之后是公平正義的不斷前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事實,給正義一點時間,等待法律對真正加害者的嚴懲。
2017年12月11日,江歌被害案擬在日本開庭,讓我們拭目以待。
法制網(劉青 任銳 梁成棟 陳睿哲)
江歌遇害案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