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嘗試大規模人工播種珊瑚以保護大堡礁
新華社悉尼11月28日電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游及活動推廣局新近發布的新聞公報說,澳大利亞已經在大堡礁開展世界最大規模的珊瑚人工播種實驗,項目的成功將確保大堡礁珊瑚的健康生長和延續。
該項目由海洋生物學家彼得·哈里森教授的團隊和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在赫倫島研究中心共同開展,也得到大堡礁基金會的支持。
一年一度的珊瑚蟲產卵是大堡礁神奇的自然現象之一。每年11月至12月,隨著南半球海水逐漸變暖,珊瑚蟲將會集體產卵。釋放出的精子和卵子結合后發育為珊瑚幼蟲,并在海水中安置下來,逐漸形成新的珊瑚礁。
澳大利亞珊瑚人工播種項目首次實施于2016年11月,珊瑚蟲卵被人工采集并轉移到大型儲罐中,在那里完成受精和發育成珊瑚幼蟲過程。隨后幼蟲被送回礁石上,用網狀的帳篷覆蓋,以防止幼蟲漂浮到海洋表面。基于去年的經驗,今年珊瑚“人工播種”的規模更大、數量更多,數以百萬計的珊瑚幼蟲被安置在礁石上。
哈里森教授說:“這是我們首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珊瑚人工播種,研究表明我們可以幫助珊瑚蟲生長發育,逐步形成新的珊瑚礁。”
大堡礁基金會董事總經理安娜·馬斯登說:“赫倫島是進行人工播種這一開創性研究的最佳地點,我們也在尋找其他新方法幫助珊瑚礁健康地延續。”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從昆士蘭北部的約克角半島到南部的班達伯格沿海岸線綿延2300多公里。由于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現象引發氣溫升高,大堡礁的珊瑚罕見地連續兩年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