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8日報道,德國有越來越多打工族憑著多年來的省吃儉用,不到50歲就已過上令人稱羨的退休生活。
47歲的柏林人拉斯•哈特維希是成功實現退休夢的“節儉達人”之一。他堅持縮衣節食,并謹慎地進行投資,只用10年時間便攢夠錢退休。
他坦言,粗衣簡食的日子不好過。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一兩年里,他因股票投資虧損而極度拮據,當時他“不開燈,經常查看電表,買最便宜的食物”。所幸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德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7歲,而哈特維希告訴法新社:“我4年前就意識到自己不需要領工資了。我不再需要上班。于是,我辭職了。”
據報道,這股節儉主義(frugalist)浪潮源自美國的“經濟獨立,提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FIRE)運動,參與者的目標是通過長期節約實現財務自由,從而實現提早退休等個人夢想。
至于不用工作后要怎么打發時間,《財務自由》一書的作者吉塞拉•恩德斯指出,提早退休者一般會尋找新的目標,而志愿工作往往是他們的選擇。
報道稱,節儉主義者多為中產階級,他們的生活相對簡單、重視健康,并對名車、豪宅或名牌時裝等不感興趣。
恩德斯指出“這個消費主義社會千方百計說服我所需的一切東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嗎?”許多人就是在產生這樣的疑問后,決定投身節儉主義運動。他還補充說,節儉能幫助人們擺脫“與金錢相關的生存恐懼”,不會因為丟了工作或壓力過大等而焦慮或崩潰。
哈特維希指出,提早退休并非只有金融天才能辦到的事。目前,在許多網絡論壇和博客上都能找到相關資訊,哈特維希本人有時也會收費進行培訓,教導如何通過投資房地產和金融產品獲利。
德國戰后嬰兒潮一代將從2025年起步入退休年齡,德國政府正為如何負擔巨額養老金煩惱,甚至考慮進一步提高退休年齡。而隨著越來越多人憑自己的能力提早退休,似乎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會導致福利金、養老金和健保資金減少。哈特維希就經常被指責“自私”,但他反駁說:“是的,我對養老金制度的貢獻可能較少,但我并不需要國家給我養老金。”(實習編輯:周思敏 審核: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