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力得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長期堅持研發創新,被評為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
30年創新煉成“冠軍”
去年產值2.85億元,位于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建省力得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在我省民營企業中規模并不算拔尖,但其產品的應用場景卻屬于全國頂尖: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大劇院、上海世博場館等等。
之所以能進入國家重點工程的供應鏈體系,源于公司長期堅持技術創新。近年來,力得公司被評為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等。今年1—6月,公司產值同比增長60%。
這是閩侯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縮影。2022年,閩侯縣新增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60家,新增省級民營科技小巨人企業117家,民營企業“創新方陣”不斷發展壯大。
創新不停
主攻電力儀表行業
變壓器是電力應用中的關鍵設備。力得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就是專為干式變壓器安全運行設計的溫度控制器。
1993年,福州大學幾位專家教授為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立力得公司。1995年,公司在國內率先將微機技術應用于干式變壓器溫度控制領域,并在行業內首家推出LD系列智能型干變溫控儀表。從1998年起,干式變壓器溫控儀銷售量一直位居國內第一。
這樣的優勢產品,在力得公司不止一件。“我們聚焦電力行業,專注于研發各類功能表、熒光光纖測溫控制器、智能配電監測儀表等,充分滿足客戶需求。”力得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德義介紹。目前,公司的主營產品已廣泛供應300余家電力裝備制造企業。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電力儀表行業的技術門檻不再“高不可攀”,如何保持優勢?
力得公司與福州大學合作建立福州市專家工作站,通過引進專家技術團隊,進一步增強研發實力。同時,以優質的售后服務,打造“產品+服務”雙重競爭優勢。
張德義介紹,公司在全國設立了10余個辦事處,可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比如服務武漢地鐵時,需要每天下半夜在地鐵停運時檢修儀表設備,所以我們員工也跟著倒班。”
此外,力得公司正在全力研發電磁流量計、電磁水表產品。該產品可廣泛應用于給排水、石油、化工、環保等領域,未來將為企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轉型升級
打造智能小水電站
水利,是力得公司的另一個創新發展方向。
位于永泰縣大山深處的一座小水電站里,無須值班人員操作,根據降雨情況、水量多少,2臺500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可以實現智能化調節發電,既不浪費雨水,水庫也安全。這得益于力得公司專為小水電研發的全套智能化控制設備。
“水電站原來需要4名員工,現在只要1名,每年節省用工成本約9萬元。設備極少出現故障,維修費用每年節省1萬元。此外,通過云平臺對水量的優化利用,年發電效益大幅提升20%以上。”力得公司產品總監鄭楠介紹。
受益的小水電站,在全國已有2000多家。
在力得公司的小水電站智能運維集控云平臺,顯示著最新數據:平臺接入2163座小水電站,覆蓋10余個省份,總裝機容量142萬千瓦……據悉,這是全國最大的小水電智能集控中心。
發力小水電,源于力得公司對轉型升級的追求。“從前我們只提供儀表、儀器,產品再先進也是別人的配套。數字化新時代,我們想研發生產集成化的智能控制設備。”張德義說。
同時,小水電正好面臨著對智能化控制設備的需求。“小水電點多、面廣,位置偏僻,設備陳舊,管理人工成本高,對數字賦能有強烈期待。”福建省小水電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依靠強大的研發實力,力得公司開發出“智能電站1號”。“這是一整套小水電智能控制設備,可根據實時水位及來水量預測,自動開停機、智能并網、多機協同、高效發電,并實現遠程監控、智能診斷。”鄭楠介紹。
為了支撐前端的“智能電站1號”,力得公司投資2000萬元,建成小水電站智能運維集控云平臺,在后端打造遠程控制小水電的“最強大腦”。
近年來,力得公司多次受邀參編行業技術標準、技術指南。2020年,力得公司的“小水電智能化無人控制系統”和“小水電智能運維集控云平臺”,由水利部作為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此外,“小水電智能化無人控制系統”還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目前,力得公司正在加大創新產品推廣力度。
如今,閩侯縣民營經濟領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力得”。2022年,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達706億元,占全縣GDP比重為70%。“下一步,我們將用好用足惠企措施,持續擴大民間投資,加快培育龍頭民企,鼓勵支持技術創新,助力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閩侯縣領導表示。(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蘇楓 范志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