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31日(閩南網記者 盧樘龍 通訊員 李杰 文/圖)
核心提示
擁江而立·向海而興,龍文正青春!1997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漳州市龍文區正式成立。如今,經過多年的洗禮,龍文區篳路藍縷,一路賡續礪行,走過了近二十五個風風雨雨的歲月。今天,讓我們走近龍文,感受龍文的文旅魅力。
近年來,為加快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龍文區重點打造了“九十九灣文旅產業帶”,豐富了“吃住行游娛購”旅游產業鏈,不斷提升城區文旅承載能力。同時,廣泛開展文旅賽事活動,達到“賽事+”效果,持續釋放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讓龍文變得更加有內涵、有品質、有特色、有活力。
“點睛”項目助力文旅產業提升
近年來,針對文旅產業發展,龍文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同時加強優質項目儲備與策劃,以此加快文旅產業優化升級。基于九十九灣的歷史發展緣故,近年來龍文區非常重視九十九灣的發展,并以此為契機,打造文旅融合產業樣板。如今,“九十九灣文旅產業帶”項目,已成為漳州市區百姓茶余飯后休閑的一個好去處。
據了解,九十九灣是漳州流域最廣的內河,貫穿龍文,聯結城鄉,自古是城郊水路交通運輸的要道,歷史上連接海絲起點的內河港口,帶來了航運與商賈繁華及深厚的人文積淀。
根據《漳州市九十九灣“閩南水鄉”沿線地塊整體城市設計》,規劃全長14公里,近期目標是“提振一帶”,打造“漳州生態城區2.0升級版”;中期目標是“激活一區”,打造“福建省轉型升級的示范區”;遠期目標是“復興一城”,將九十九灣閩南水鄉打造成為集都市生態旅游業、創意產業、生活性服務業、高端商務為一體的“閩南水鄉韻味的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及“國際化的水鄉休閑旅游目的地”。
從規劃方案來看,九十九灣沿線產業空間劃分為四大片區,即景區、園區、社區、商區。其中,景區涵蓋了都市濕地公園、郊野濕地公園、鄉村公園、生態休閑田園和中央公園。園區,包括龍文工業園區、鐵路沿線創新產業空間。社區,則包含北部品質社區、中部品質社區及南部湘橋品質住區。另外,福建海峽兩岸(國際)農產品物流城、智美石倉屬于商區。
從整個區域而言,九十九灣將結合各類人群需要,打造高端的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特色餐飲、慢生活街、新型物業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了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自然有了“人氣”。根據規劃,九十九灣北部結合生態濕地景觀,打造高端低密度的桃園里類居住空間;南部結合濱水景觀,打造具有閩南水鄉特色、多等級的品質住區,以此形成高端人才聚集區。
與此同時,九十九灣將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是建設閩南傳統民居地產項目、鐘表產業文創元、閩南水鄉濕地公園等。二期建設閩南特色地產項目、文創產業及2.5產業基地、高端酒店、創新創業基地及影視基地等。
如此一來,通過“九十九灣文旅產業帶”的建設,對片區周邊業態的發展,起到有效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區域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正因如此,龍文區不斷重視和打造文旅新品牌,以碧湖萬達為軸心,錦繡商業廣場、吾悅廣場、寶龍廣場等商圈為組團,實現全區商圈合理布局。例如錦繡商業廣場,將定位為漳州首座“微假期鄰里休閑商業街”,未來將結合漳州傳統文化風韻與現代建筑表達延伸城市記憶,呈獻一個集聚會、商洽、休閑、購物、餐飲、娛樂等國際化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微假期商業綜合體”。
產業化發展、項目化實施。今后,一批又一批優質的文旅項目,將成為龍文發展新引擎。
“文化+”產業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個性化的展示和永續發展的動力。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繁榮,是地方繁榮發展的充分條件。為此,龍文區策劃開展了一系列突出龍文產業特色、體現龍文城市精神的賽事活動,通過這些賽事活動,持續做強文化市場,打造城市的“文化”新名片。
“短短十余年間,中國沙畫蔚然興起。”專業從事沙畫工作的永潤創意園負責人嚴永德表示,沙畫將特殊繪畫與舞臺藝術相結合,這種創作形式始于匈牙利沙畫大師富蘭科·庫克;而后,沙畫在中國生根發芽,形成沙畫投影表演藝術,并衍生固彩沙畫、沙畫瓶、沙動畫等形態。漳州沙畫產業從無到有,至今5年時間成為業內公認的“沙畫圣地”。
“漳州市龍文區舉辦了5屆中國沙畫藝術大賽,已經成了引領中國沙畫藝術發展的風向標,發展中國沙畫藝術新理念和新水平的窗口。”龍文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尤其是在2018年舉辦的“龍文杯”第三屆中國沙畫藝術大賽,共收到來自全國27個省份的參賽作品321件,累計吸引到場觀眾5000余人。
據了解,下一步,龍文區將結合永潤文化創意園發展規劃,借助中國沙畫藝術大賽活動舉辦,建設“中國沙畫藝術小鎮”,發展龍文特色沙畫文化產業,凸顯中國第一沙畫藝術產業園區品牌,成為龍文建設濱江產業新城、富美中心城區“金字招牌”。
記者走訪有關部門了解到,近年來,龍文區文體旅局緊緊圍繞著“魅力龍文、美麗龍文、活力龍文、創新龍文”主題,策劃舉辦文體活動、各式比賽100余場次,受益群眾累計15余萬人次。特別是在打造龍文區系列品牌文體活動(賽事)上下足功夫,效果顯著。其中,以傳統武術品牌發掘文化底蘊,目前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13屆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大家練活動,影響力逐屆增強,逐漸成為海峽兩岸、港澳武術愛好者共同研究傳統武術重要交流平臺。
此外,龍文區文體旅局還以自行車運動品牌帶動全民健身,成功舉辦了3屆海峽兩岸(漳州)自行車挑戰賽、4屆中國龍文國際山地自行車邀請賽,累計吸引了國內外近3500名騎友參加比賽,有效地推動了龍文區的文體旅體產業的融合。
“一系列的品牌賽事和活動,持續發揮了‘+’的作用,‘一地多品’的發展格局雛形初顯。”上述負責人介紹,未來龍文區將持續推動體育、文創、休閑旅游等產業的融合,引入更多文化產業,為龍文區創建“宜居宜業,創新創業新龍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因子。
不僅如此,龍文區也為未來文旅產業的發展,擘畫了新的藍圖——在龍文區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暨推進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龍文區委書記朱真表示,下一步,龍文區將持續擴大精神文化供給,著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以文化人”計劃,提質升級基層文化服務陣地,深入實施“數字文化”“全民閱讀”工程,增加高質量文化供給。同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云洞巖、湘橋古民居、內林古街區等文化古跡、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延續城市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