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31日(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高新宣 文/圖)早春三月,疫情襲來,人們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慢放鍵”,但漳州高新區綜合協調工作專班數據排查小組主動按下“加速鍵”,他們用沙啞的聲音耐心詢問詳細信息,用發酸的雙手錄入上傳系統,24小時輪軸轉,與時間爭速、與疫情“暗戰”。
火速集結,奔向數據“疫”線
面對最多一天排查近2萬條數據的艱巨任務,區戰疫指揮部抽調兩鎮一辦、區直各單位、中小學教師、三大通信運營商火速組成數據排查小組,集中進駐辦公,對重點人員、行程軌跡、人員去向、核酸檢測等各類數據進行全面摸排核查,并進一步比對、篩查、修正,為決策提供數據分析與支撐,全力將疫情擴散風險降至最低。
“我們不僅是和時間賽跑,更是與數據賽跑。”顏厝鎮由副鎮長鄒紫瓊帶隊,抽調22名干部和100多名教師集中到區管委會統一辦公,24小時輪班在崗,確保一刻不誤、一條不漏、一查到底。鄒紫瓊副鎮長表示,不僅要快速、高效地摸排所有返鄉人員信息,對重點人員疫情防控數據實時下發和回傳,同時還要確保各途徑采集報送的疫情防控數據真實準確。
全時監控,搭建情報網絡
數據排查小組實行24小時輪班制,第一時間落實新增重點人員的流動情況,及時對接村(場),掌握重點人員去向;不斷完善重點人員摸排表格,摸底梳理、分類登記、建立臺賬,準確及時掌握重點人員的底數。
顏厝鎮干部林巧鴻已經連續作戰20多天,從黎明到黃昏、從黑夜到天明,有時一整天都顧不上吃一頓飯。自3月13日以來,她撥打電話1100余個,添加微信好友30余人,確保每一位數據篩查出的重點人員都能及時分流到各村核實摸排,防止病毒擴散。她顧不了八十歲奶奶的依門而望,圓不了丈夫的周末之約,摟不得三歲兒子的小小身影……每每加班到深夜回家,孩子已經入睡,早上匆匆上班,孩子尚未起床,她與孩子的“相見”只能是視頻里短暫交流。林巧鴻堅信,守護大家的健康,就是對“小家”最好的守護。
陳楊,九湖鎮年輕的95后干部,業務熟悉、認真負責,夜里電話一響,他馬上接起,頂著通紅的眼睛、拖著疲憊的身軀立即前往指揮部,甚至沒排到他的班時也總能看見他的身影,他總擔心“戰友”們電話打不完,睡不著覺,主動請纓繼續“戰疫”。
科學變通,線上線下齊發力
數據排查小組除集中辦公外,還采取“線上+線下”協同作戰方式,老師們走下三尺講臺,不論是在區戰疫指揮部輪值或是在家隨時待命,接到數據排查工作群中分配的任務后,都立刻打開電腦、拿起手機,投入戰斗。為更好更快完成排查任務,每天要打七八個小時電話,每次結束,不僅手機熱得發燙,嗓子發啞,胳膊和腰更是累得酸疼。
“只要能盡快消滅疫情,再苦再累我也高興”,漳州實驗幼兒園高新區分園肖黃玲老師邊活動著胳膊邊笑著說。自接到這份“特殊任務”以來,他們每人每天大約要接收100多條排查指令,連續工作8個多小時,他們堅持,“疫情不退,我們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