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訊4月18日(閩南網記者 李昌乾 通訊員 林思婷 文/圖)當前,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攻堅號角已經吹響,漳州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聞令而動,扛起文明城市創建的責任擔當,進一步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取得實效。其中,在薌城轄區的大街小巷、交通主次干道等重點路段,有這么一個特殊群體——薌江物業志愿者,他們發揮“紅色物業 城市管家”的平臺作用,凝聚公司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多方力量,投入到創城的各項工作中,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保障力量之一。
做好“五好”表率
助力漳州創城工作
上班早高峰伊始,在薌城區勝利西路與新華北路十字口,身為漳州市薌江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薌江物業公司”)環境服務事業部經理助理的徐杰銘,在創城工作上,圍繞公司“走好路、穿好衣、做好人、說好話、干好事”的五好理念,履職盡責,走在前,作表率,他和其他的隊員一樣,下沉一線,身著紅色馬甲、頭頂“志愿者”帽子,左手持著一面寫著“文明出行 從我做起”的小紅旗,右手緊握警笛,筆挺地矗立于人潮中。當紅燈亮起時,舉旗示意行人、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在等候處等待;當綠燈亮起時,再鳴笛示意文明通行。在他們的指引下,行人、駕駛人有序通過。他們認真工作的身影,成為城市一道美好風景線。
(圖為綠燈時,徐杰銘舉旗示意文明出行)
徐杰銘介紹,自4月7日薌城區召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會后,薌江物業黨委隨即召開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進一步部署創城工作任務,組織、安排300名志愿者,經過統一崗前培訓后,投入到市區勝利東路、南昌路、水仙大街等交通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定點開展文明交通勸導,促進市民文明交通行為養成。
(圖為紅燈時,徐杰銘舉旗示意停車等候)
徐杰銘告訴記者,文明交通勸導崗位,每天采取兩班制,分別為上午7時30分至下午3時,下午3時至晚上9時。“任務結束后,我還要組織召開會議,對當天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完善,并安排第二天的任務。” 徐杰銘說,不論晴天,頭頂烈日,還是下雨時,身披雨衣,創城路上,“薌江物業人”風雨無阻。
在此輪創城工作中,徐杰銘除了以身作則,扎根一線,帶動隊員們,助力創城攻堅外,他還肩負著路面“擺整齊”的協調工作,引導、疏導中心城區非機動車道路面規范、有序停車,以及負責城鄉接合部的農村保潔重任。徐杰銘介紹,在城鄉接合部區域,因外來務工人員多、基礎配套差等客觀因素,環境質量與市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為了做好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他在結束自己的文明交通勸導工作后,又得馬不停蹄前往石亭、漳華路一帶,督導保潔人員做好生活垃圾清理工作。
徐杰銘說,雖然工作忙碌,但很充實。他表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漳州的大事,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和黨員干部,能投入到這份工作中,他感到很榮幸,并將繼續秉持“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的軍人本色與優良作風,貢獻自己一份力量,助力漳州的創城工作。
發揮頭雁效應
在創城活動中貢獻力量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與每一個市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在創城另一“陣地”——社區小區中,薌江物業公司物業服務事業經理助理黃巳杰,不敢半點松懈。他告訴記者,3月中旬,自漳州發生疫情以來,他與同事們放棄節假日,“疫”無反顧,逆向而行,積極投入到抗疫工作中。隨著疫情緩解,原本想多抽出些時間陪伴家中兩位年幼的孩子,殊不知,因新一輪創城工作,只好將計劃延后。此次,他和同事們負責的片區囊括人民新村、金寶花園、興龍樓、龍江花園、下碑新村等近10個社區小區,人少,事多,任務重,加之作為老城區,老舊小區居多,雜物多,基礎配套較差,有的小區未配垃圾分類生態流轉屋,存在垃圾積存、散發異味等問題。在做好社區小區日常疫情防控的同時,還承擔著社區小區日常巡查,非機動車、機動車有序規范停放,樓道、消防通道內、公共區域堆放的雜物清理,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消毒消殺等任務。
圖為黃巳杰在人民新村開展消毒消殺工作(黃巳杰供圖)
那么,剛經歷疫情的錘煉,如何打繼續鼓舞團隊士氣,盡快調整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態,助力創城呢?
俗話說,群雁高飛頭雁領。記者采訪了解到,同樣作為退伍軍人和黨員的黃巳杰,率先垂范,發揮黨員先鋒示范帶動作用,他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小區雜物清理完畢,他背起噴霧器,帶領團隊成員一起消毒消殺;小區電動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無序停放,他帶頭擺整齊;小區機動車無序停放,他帶頭粘貼溫馨提示,在小區業主群提醒車主,規范停車……
(圖為在人民新村,黃巳杰規范電動車有序停放)
“3月的抗疫,大家都不容易。緊接著的創城,如果我不帶頭,沒有親力親為,坐在辦公室指揮,就難以服眾。”黃巳杰說。他表示,做一份工作,就要熱愛它,并盡最大努力把它做好,這樣團隊才能營造凝心聚力、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良好氛圍。他補充道,將繼續做好志愿服務,在創城活動中,貢獻力量。同時,與公司一起繼續貫徹落實薌城區委區政府關于創城工作的安排部署,嚴格對標對表本職工作,推動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生動創城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