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7日訊(閩南網記者 梁政 通訊員 劉欽賜 文/圖)近日,漳州市薌城區“課后服務”再次傳來好消息,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薌城教投”)將通過薌城區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協會,整合校外培訓機構資源,在暑假期間為轄區中小學生提供普惠、公益的“課后服務”,學科以素質類課程為主。
過去的一年,薌城區在探索“課后服務”改革上,勇當“弄潮兒”,先后推行“午休改革”、引入智能化集中配餐系統、試點幼兒園“課后服務”等,打造了薌城區“課后服務”的1.0版本。
時值“課后服務”落地一年之際,隨著福建省教育廳“進一步推進全省中小學課后服務提質增效”相關指導意見出爐,薌城區此次又將帶來哪些驚喜?
豐富“課后服務”多樣化
日前,薌城教投出臺《普惠公益素質類課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由薌城教投發起,以薌城區民辦校外培訓機構協會為主辦,通過整合校外培訓機構的方式,推動普惠、公益的素質類課程落地,在暑期為轄區中小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根據《方案》,“薌城教投”公眾號將作為報名平臺,按照自愿原則,為學生開放包括體育類(籃球、羽毛球、跆拳道)、藝術類(舞蹈、音樂、美術)、其他類(書法、閱讀、陶泥)等普惠公益素質類課程,課程時間為7月1日至8月30日。
同時,《方案》針對收費標準作出參考:每班6-10人,每人40元/時段;每班11-20人,每人20元/時段;每班20人以上,每人10元/時段(一個時段為兩課時),且收費定價不得超過市場標準的50%。課程費用由家長直接在“薌城教投”公眾號報名時進行線上支付,薌城教投具有對課程費進行監管、代收代付職能。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針對培訓機構也進行了相應的收費約束:須提前向組織方提交普惠公益素質類課程所需教材教輔的正式報價,上報薌城教投進行審核,價格須低于市場價;同時,培訓場地由機構提供,并安排專人負責學生安全工作。
閩南網記者了解到,薌城教投嘗試通過相應的資質審核,建立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為學生甄選出個性化、高質量的素質類課程。同時,薌城教投也將落實嚴格的資金監管和機構回訪、審查機制,保障學生暑期“課后服務”的安全問題。
“堅持公益和普惠,才能真正緩解學生家長的后顧之憂。”薌城教投總經理石為民介紹,薌城教投力爭通過這一模式,為轄區中小學生提供更高質量、更多元化的暑期“課后服務”。
打造“官方帶娃”2.0版本
在過去的一年中,薌城區在“課后服務”上也做過許多積極的嘗試。自去年8月“雙減”政策出臺后,薌城區通過推行“午休改革”、引入智能化平臺集中配餐服務等,不斷探索“課后服務”的發展途徑,打造了薌城區“課后服務”的1.0版本。
然而,目前“課后服務”水平,還無法滿足家長、學生的需求。閩南網記者了解到,教師精力不足、學生課程單一,是全國各地在實踐“課后服務”的共性問題。
其實,對于進一步豐富“課后服務”的呼聲,由來已久。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就豐富中小學“課后服務”提出建議。例如,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遼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師王家娟認為,高質量的課后服務能夠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簡單輔導作業到教授藝術課程,課后服務需要不斷迭代升級。她建議,應該用多元化的方式打造更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內容。
在家長們的矚目中,在今年5月,福建省教育廳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力爭進一步推進全省中小學課后服務提質增效,從規范管理、聚焦提質、加強整合、健全機制等方面,對“課后服務”的方向作進一步明確。
《意見》指出,要用好社會資源,各地要整合各類資源,進一步完善由行政部門、學校、公益機構及社會機構等多方參與、協調發展的課后服務體系。同時,規范引入第三方機構,各地可依法科學設定準入條件,結合本地實際和學校需求組織遴選非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或具備相應資質、行為規范、無違法違規記錄的社會組織等參與課后服務,形成“白名單”供有需要的學校選用。
正是在省教育廳的指導意見下,薌城教投的《方案》應運而生。而此次《方案》的出臺,作為國企的薌城教投,積極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到“課后服務”中,更有望開創薌城區“官方帶娃”的2.0版本,讓轄區中小學課后服務更加“擲地有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