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24日(通訊員 鄭游楚 許小燕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圖)“這些天來,你們把我們照顧得很好,真心感謝你們。”6月23日晚上7點30分許,經過最后一次體溫檢測,漳州開發區最后3位解除隔離者離開了集中隔離點,標志著漳州開發區本次疫情防控殲滅戰順利收尾。
在這場與病毒賽跑、為群眾守護的“戰爭”中,漳州開發區這個面積56.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僅7.6萬人的濱海小城僅用3天時間即實現社會面清零,14天內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在疫情處置過程中未發生一例外溢病例、未發生一例院內感染、未發生一例校園感染、未發生一例重癥病例……奪取了漳州開發區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第一次處置突發疫情戰“疫”大考的全面勝利。
迅速響應 爭分奪秒 跑出決戰“速度”
這是一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雖不見硝煙,但處處是戰場。
6月5日晚,漳州開發區收到外地協查函通知,在該地高速路口核酸采樣點發現一份混采樣本陽性。消息傳來之時,端午假期還未結束。這是漳州開發區首次發現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過去三年的演練到了進入實戰的時候。
當晚,漳州開發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迅速完成疫情常態化防控向應急響應的切換。漳州開發區戰疫指揮部應急指揮體系即刻激活,11個工作專班骨干力量迅速集結。漳州開發區連夜部署,立即組織開展核酸檢測、流調溯源、轉運隔離、物資保障、分級管理、督導檢查等工作,全區領導帶頭、黨員沖鋒、全員參與,戰“疫”集結號迅速吹響!
疫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阻斷疫情傳播,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6月5日晚,漳州市委書記張國旺、市長王進足第一時間趕赴漳州開發區坐鎮指導,帶隊深入一線督促檢查,高效推動疫情處置工作,并調集全市抗疫資源與力量增援開發區。漳州市委副書記黃水木,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吳衛紅,副市長余向紅等市領導也迅速到場,蹲點督戰指導。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繆建民、總經理胡建華、副總經理李百安高度重視漳州開發區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時間就疫情處置工作作出指示,并迅速從人員調配、物資保障、業務指導等方面,為漳州開發區疫情防控提供支持和保障。
其間,漳州市委市政府果斷實行“提級管理、重心下沉”,市戰疫指揮部十個工作專班的骨干力量迅速下沉一線,成立市戰疫前方指揮部,強化市、區兩級上下聯動、合署辦公、聯合作戰,省、市、區三級加強會商、研判疫情走勢,對癥下藥。特別是省市專家組下沉一線督導指導、協調推進,有效建立起扁平高效、各級融合、協同作戰的指揮調度體系。
6日凌晨,漳州市公安局及各縣(區)公安(分)局、各縣(區)醫院選派的公安民輔警、醫護工作者以及漳州市直機關黨員抗疫突擊隊火速集結,與漳州開發區各支隊伍匯合,分赴全區各個執勤點、交通服務點、封控區、管控區及各核酸采樣點……
同時間賽跑,與疫魔較量,拼的不僅是速度更是意志。14天來,漳州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強中通宵達旦坐鎮戰疫指揮部調度工作,堅持每天多次到一線督導,每天召開專班會商會,及時分析研判疫情形勢,及時調整優化防控措施。黨委班子領導分別擔任指揮部下設11個專班組長,下沉一線,加強統籌、調度、檢查,破除難點堵點,推動防控措施落地見效。指揮部燈火通明、日夜運轉,研判疫情形勢、協調指揮調度、解決問題清單,從嚴從快落實防控措施;全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號召,迅速成立戰疫一線14個臨時黨支部、14支黨員先鋒隊、154個黨員先鋒崗,近千黨員聞令而動,挺在一線、深入基層,投身疫情防控,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以實際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與病毒較量,“快”字當先。 6月5日晚,漳州開發區各交通出入口實行交通管制;6月6日7時啟動區域核酸檢測;6月6日,進一步強化城區疫情管控措施,學校停課、經營場所文化娛樂場所停業、人員聚集性活動停辦、社區禁止隨意出入、工業企業封閉管理……各行各業、千家萬戶以最快的速度“靜下來”。
核酸檢測、溯源流調、精準排查、隔離轉運、封閉管控、交通管制、調配物資、發函協查……漳州開發區分兵把口,各個環節高效運轉,各項工作統籌推進。
精準施策 落細落實 彰顯攻堅“力度”
戰勝疫情需要理性判斷和科學應對。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漳州開發區戰疫各環節“快準嚴實細”要求貫穿始終。
流調溯源要快!從6月5日發現疫情,快速流調阻斷傳播鏈,成為決勝關鍵。“要快!再快點!”來自省、市疾控中心、衛健委、大數據中心、公安等部門,開發區公安、疾控、衛生等全區各企事業單位、醫院、學校、社區的近200名流調人員,結合“三公(工)一大”的信息,通過“涉疫人員大數據分析系統”突擊研發,重點部位人員軌跡數據前置研判,實現2小時內出具基本信息、4小時出具核心報告、24小時內完成初步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在這場“無聲戰役”下,漳州開發區在6月9日便完成社會面清零。“這是一次邊實戰邊學習的過程。省市專家組經驗豐富,連日來他們深入一線找問題、提建議、補短板、堵漏洞,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專業的指導,對開發區戰勝疫情起到極大的幫助。”漳州開發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副指揮長林朝暉說。
核酸檢測要準!區域核酸檢測,是對一個城市的組織調度、物資保供、基層治理等全方位能力的“超級考驗”。截至6月19日,漳州開發區先后組織8輪區域核酸檢測,先后動員近萬人次志愿者、醫務工作者,累計采樣送檢近64萬份。
“針對封控區群眾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嬰幼兒等特殊群體,醫護人員通過‘敲門行動+上門服務’,確保應檢盡檢、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漳州開發區黨委委員、社會發展局局長李元茂說。在這場戰“疫”中,漳州開發區邊戰斗、邊總結、邊提升,按照風險等級,細化輕重緩急,“采、送、檢、報”精準調度、高效銜接,不斷刷新以往記錄,在6月18日的區域核酸檢測全流程僅用時10.5小時。
落實管控要嚴!漳州開發區依據流調排查和核酸檢測結果,進一步研判風險,判定點位,實行分級分區管控,劃定2個封控區,2個管控區,其余區域為防范區。對封控區、管控區實施“硬隔離”,安裝2.5公里彩鋼板隔離墻,配備60名保安、58路監控實行外圍24小時巡邏值守、監管;劃分12個片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利用定點觀察監督、“人工+無人機”巡邏、650路“平安家園”探頭實時監控等掌握區內人員動態。同時做好封控區、管控區環境消殺和垃圾清運,垃圾清運做到“日產日清”。
在社會面管控方面,設立兩個出入區關口健康服務監測點,嚴格做好人員排查;6月6日6時起全區中小學轉為線上教學、幼兒園暫時停課,廈大嘉庚學院實行封閉式管理;6月8日起,位于管控區內的大型商超和沿街商鋪暫停營業。6月13日,根據形勢變化,漳州開發區又及時調整充實封控區管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架構,成立由漳州開發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永祥任指揮長的前線指揮部,下設6個工作小組,圍繞“控住人、穩住心、服好務”,實行掛圖作戰,精準發力,做好封控區服務管理。
轉運隔離要實!“只有守牢了,才能萬無一失,出了問題,就是一失萬無。”張宇周是漳州開發區隔離轉運專班的一員,專班總結出的收取指令、核對信息、聯系車輛、接送人員、到達反饋“五步工作法”,確保了轉運工作安全有序高效開展。在疫情期間,他們從清晨到黑夜,將一位位密接、次密接、重點人員“點對點”送到隔離點,構筑起轄區防控疫情的閉環,用行動守護著群眾的安全。截至6月19日,隔離轉運專班累計協調轉運專車21輛,運送149批次,轉運人員417人。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疫情大戰面前,漳州開發區果斷決策,強力執行 ,牢牢把握住了疫情防控主動權。
傾力民生 暖心關懷 傳遞服務“溫度”
防疫工作既要“求速度”,也不可“失溫度”。在這場與疫情較量的過程中,物資保障就像是一場接力賽,只有每一棒都能跑出好成績,才能為各條戰線的防疫贏得時間。
為全面穩定物價,物資保障工作專班組建檢查組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及時掌握物資儲存信息,開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杜絕哄抬物價、缺斤少兩等違法行為,確保市場價格平穩有序。
“謝謝你們!正愁晚上要吃什么,你們就把物資送上門。”6月6日晚,在封控區內的邱女士收到了漳州開發區免費派送“一葷五素”生活物資套餐。由于疫情突發,位于封控、管控區的很多居民來不及儲備物資。為切實保障群眾生活所需,漳州開發區第一時間調配物資,除了果蔬肉蛋等物資,還貼心為封控區內的流動人員派送泡面、火腿腸等應急食品。6月10日,漳州開發區進一步完善從封管控區卡口到各小區、到各住戶的閉環式物資配送流程,上線生活物資、醫藥物資線上采購平臺,讓封管控區內6030位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需求進一步得到保障。
而在疫情發生后,漳州開發區、大徑社區及嘉庚學院始終關心著租住在校外的大學生們的生活。6月16日,租住在封控區(管控區)內的561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學生收到了裝有若干牛奶、面包、蛋糕等生活物資的“暖心包”。為迅速將“暖心包”發放到封(管)控區域內的學生們手中,大徑社區、嘉庚學院志愿者們逐一進行電話聯系,冒雨配送上門。在志愿者們的通力協作下,短短5小時內,便將“暖心包”到發放學生們手中。
“在您盡心盡力地幫助下,我順利參加了面試并被錄取了。”6月12日晚,漳州開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收到管控區居民廖女士發來的致謝短信。6月9日,漳州開發區公安分局接到廖女士的求助,需前往廈門參加中小學教師招聘。漳州開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派工作人員協調解決,一方面聯系思明區相關部門設立隔離考場,一方面與指揮部相關專班協調接送事宜,派出專車點對點將考生送至隔離考場參加面試。
疫情期間正值考試旺季,中高考,教師招考,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CET)考試,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接踵而至。漳州開發區按照“一考區一政策”“一考點一政策”原則,進一步細化完善防疫措施,落實防疫責任,持續做好服務保障,確保考生應考盡考。疫情期間,漳州開發區每一個抗疫工作者、黨員干部、志愿者不敢漏掉一條信息,及時了解群眾需求,將關心關愛行動融入抗疫工作中,累計幫助數十名突發疾病的群眾實現點對點從封控區閉環轉運至醫院就醫,并積極為孤寡老人、傷殘人士等群體提供暖心幫助,解決燃眉之急。
“非常感謝市委、市政府,幫我們打通了楊梅的運輸通道,減少我們的損失。”漳州開發區楊梅種植大戶許慶輝說。六月正值漳州港“東魁”楊梅采摘旺季,受雨季與疫情影響,楊梅采銷面臨人工短缺、物流不暢等困難。為助力果農渡過難關,漳州市委市政府及時組織會商,制定解決方案,漳州開發區第一時間成立楊梅采運銷工作專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助力果品外運外銷,最大限度降低果農損失。據統計,6月11日以來,漳州開發區累計采收楊梅566萬斤,總價值2271萬元。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公司開足馬力趕訂單。”威馳騰(福建)汽車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陳承介紹,“當前,工人全部到崗,生產車間處于正常生產運轉狀態,滿足樣車及訂單車輛制作需要。”此輪疫情讓漳州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按下“慢行鍵”。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漳州開發區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6月19日以來,漳州開發區通過領導掛鉤企業機制,著力為企業紓困解難,盡量減少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努力把疫情中耽誤的時間、造成的損失搶回來。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在抗擊疫情的14天里,無數的醫務人員、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逆行向前,在和病毒交鋒的戰場上迸發著點點星光,在逆境中守望相助匯聚成了最溫暖的力量。
守得云開見月明,疫散花開迎春歸。在微涼的夏日中,漳州開發區迎回了全面復產復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的“春天”:往日冷清的大街小巷,如今車水馬龍;往日閉門謝客的商超,陸續開門迎客。景區有序開放、交通恢復運行、企業加快復產……當前,漳州開發區正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持續鞏固好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一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漳州開發區,已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