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日訊(通訊員 楊楚銘 黃子祎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為助力實現鄉村振興,官陂鎮新徑村積極推出“1234”工作法,推動基層黨建與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點亮黨支部戰斗力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閱兵場”,力促新徑村“顏值”“氣質”雙提升。
堅持一個中心 集中力量抓攻堅
新徑村以“高質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多次召開村“兩委”會議進行安排部署,結合實際,細化任務,夯實責任。突出村道路兩側、村民房前屋后、村莊周邊、土樓環境等重點區域,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實行分類治理、集中攻堅。從厘清工作職責入手,由村書記帶頭,村干部合力攻堅,網格員協助配合,駐村領導干部到環境整治現場靠前指揮,真抓實導,深入排查問題短板,針對出現的各類問題一起想辦法、出對策,確保把上級黨委、政府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著力兩個突破 聚焦瓶頸抓問題
新徑村著力解決村民衛生習慣差和土樓內部環境亂問題,積極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模式,集中收集轉運生活垃圾;并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倡導家禽圈養,同時常態化清潔整治巷道、水溝、池塘,完善管網配套,完善村民“門前三包”制度,徹底解決臟亂差現象。聚焦土樓人居環境,針對自然村土樓及其周邊環境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組織鎮村干部拆除土樓內部及周邊的廢棄豬舍和危舊房屋,全力打造宜居環境。截至目前,新徑村拆除鳳英樓亂搭亂建27間、廢舊豬舍6間,總拆除面積約300平方,樓內環境整治約1000平方;拆除所羅樓廢棄豬舍和危舊房屋32間,總面積約800多平方米,切實改善了客家土樓人居環境,彰顯客家特色風貌,助力鄉村振興。
推進三元治理 推動示范抓引領
新徑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推進“黨支部+村民小組+村民理事會”的三元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和鄉賢模范引領作用,調動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行“村規民約”自治。同時利用展板、宣傳欄、微信群、入戶講解等形式,引導黨員、群眾達成思想共識、行動共識,共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倡導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大力營造“人人參與環境治理,共建和諧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
強化四美建設 實現共建抓典型
近年來,新徑村積極強化“公路美、河道美、村莊美、庭院美”四美建設,實現共建抓典型。該村先后完成了村主干道至庵背坑、鄭坑路面亮化建設、半徑老城至龜石山機耕路建設、新徑村所羅至浮墩下道路建設、半徑至石崗子機耕路硬化、村主干道至廟背道路硬化、桐子里大坪硬化及排污管道等工程,方便村民出行,同時暢通了村民農產品的致富路;嚴格落實巡河要求,加強河流周邊環境整治,組織村干部加強日常巡邏,形成查處破壞河道的違法行為高壓態勢,全力保護河道水生態資源;以村莊清潔行動和農村廁所革命兩項重點工作為主線,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已建成4個農村標準化公廁,拆除村內旱廁和簡易棚廁,同時進一步完善管護機制,建立“廁廁有人管”制度;此外,以美麗庭院創建為抓手,逐戶推進,將庭院整潔化、庭院經濟化和庭院文明化相結合,以庭院“小美”帶動鄉村“大美”,2022年新徑村村民張愛玲獲得省級“美麗庭院”榮譽稱號。同年,新徑村獲得第二批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一步,新徑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在“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的基礎上,預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實施新徑村生態提升項目、“福客”文化塑造項目、沉浸式土樓民宿體驗項目、便民服務中心(游客服務驛站)項目、特色產業園項目等,充分挖掘自身鄉村文化,合理配置,實現有亮點、有看點的新徑村環境新風貌,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