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4日訊(通訊員 黃建和 李倩瑩 鄒月素 閩南網記者 盧樘龍 文/圖)日前,記者走進位于華安縣湖林鄉石井村的千畝梯田,眼前已是滿目金黃。據了解,截至目前,華安全縣完成全年糧食面積40278畝,增長2.2%,產量18209噸,增長1.7%。
華安縣湖林鄉石井村海拔高,生態環境良好,素有“大地指紋”美稱的石井千畝梯田,種植單季稻近千畝,還有紅米、黑米多個品種。好生態,自然種出好大米,前不久舉行的“我在鄉間有畝田”簽約儀式上,稻田里的一部分稻谷被認購。在華安全縣,已有1664名黨員干部認領338畝,以實際行動保障糧食安全。
據悉,華安立足山區農業特色資源優勢,出臺惠糧九條措施,采取獎補等辦法引導農民退果、退茶還糧,千方百計挖掘面積潛力,夯實糧食擴種基礎,提高種糧積極性,推動糧食生產穩定發展。華安全縣已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各級扶農惠糧政策資金1300多萬元;加大規模種糧主體培育,推進撂荒地復耕復墾擴大種糧。有了更多政策支持,農民種糧積極性高了,種糧面積擴大了,有效防止耕地“非糧化”。
惠糧措施到位,指導服務也不能落下。華安3個縣級技術指導組,加強對各鄉鎮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高效關鍵技術推廣的指導服務,出臺穩糧增收技術指導方案,因地制宜培育穩糧增效新增長點。在沙建鎮,4個30畝以上糧食生產示范片,重點推廣“稻-菜”水旱輪作節本增效耕作模式和“水稻-毛豆”、“毛豆-水稻-毛豆”一年兩季以上糧食作物栽培模式。今年,沙建鎮毛豆種植面積上千畝,一年兩季以上糧食作物的栽培模式,有效增加糧食復種面積700畝以上,充分挖掘糧食擴種潛力,為穩定當地糧食生產發揮良好示范帶動作用。
此外,在馬坑鄉福田村, 農旅融合新模式已成為增收新亮點。該村平整復墾荒廢的350畝花卉苗木地塊,6月上旬插秧,種植閩紅兩優727品種,9月底收割,平均畝產450公斤,計劃秋冬種植油菜花,全力打造山鄉梯田主題景觀,實現以農促旅、以旅惠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