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4日訊(通訊員 張美燕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從完善幼兒園游樂場所、學校食堂、教師宿舍、校園文化建設都離不開當地鄉賢出資出力,出謀劃策。”詔安縣官陂鎮新徑小學校長張海溪說道。
新徑村的校園發展變化,只是詔安縣官陂鎮創新“鄉賢+”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一個縮影。近年來,詔安縣官陂鎮充分發揮鄉賢能人薈萃的人脈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鄉賢+”模式,不斷激活鄉賢資源,集聚鄉賢力量,搭建平臺載體,著力寫好“鄉賢+”文章,為鄉村振興打造新引擎。
鄉賢+教育發展 飲水思源顯擔當
官陂鎮鄉賢文化有著敦厚民心、反哺桑梓的作用,帶動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2015年在官陂鎮黨委政府和鄉賢的倡導下,詔安縣官陂助教興學促進會成立,不斷改善官陂鎮辦學條件,推動教育事業邁出新步伐。2020年光坪村成立教育基金會,共捐款50余萬元;2023年彩霞村成立助教獎學促進會,共捐款32萬多元;馬坑村利用鄉賢捐款將對馬坑小學改建工程征地賠青剩余款15余萬用于教育基金;鳳獅村鄉賢捐資安裝空調為師生送去夏日涼爽;新徑村鄉賢先后捐款近200萬元用于官陂中學和新徑小學的基礎設施及娛樂項目建設。
從鎮助教興學促進會成立之初至今,鎮區17個行政村中就有15個行政村也陸續成立了教育基金會或助教獎學金促進會,共籌措資金近千萬元,總計發放獎助獎教金約420萬元,惠及近4000人次(師生),有力地促進了官陂鎮教育事業的發展。
鄉賢+基層治理 凝聚人心謀發展
“這個(拆除行動)是民心所向,群情振奮,改變我們田美樓村的村容村貌,我相信這個整改以后各個方面會有一個很好的居住的環境。”光坪村的村民如是說到。
2023年春節期間,官陂鎮黨委政府就充分發揮了鄉賢力量,發動鄉賢入戶宣傳,動員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大力支持拆遷整改行動。由于鄉賢在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溝通交流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最終田美樓拆遷過程實現了零補償、零上訪、零糾紛,達到了“三零”拆遷暖民心的治理效果。
官陂鎮以鄉村治理為依托,發揮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引導鄉賢參與矛盾化解、民風引導、環境整治、公益服務、村務監督等鄉村治理活動,充分發揮鄉賢的溝通協調、組織參與和引領示范作用,用鄉賢文化涵育文明鄉風。
鄉賢+美麗鄉村 和美共建促宜居
為村里捐資修橋、造路、安裝路燈,是很多外出鄉賢回報家鄉最直接的方式。官陂鎮的鄉賢們身體力行參與和美鄉村建設行動,爭做和美鄉村的示范者。近年來,鄉賢捐資超過1100萬余元改造農村基礎設施,新修機耕路10.5公里、硬化廣場大坪11000平方米、架起連心橋3座、修造農民公園2個,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此外,新徑村鄉賢在為村里基礎設施捐款捐物的基礎上,還給村里145位7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了慰問金。進一步弘揚了孝道文化,倡導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