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5日訊(通訊員 薌城區政協 張淑娟 張溢亮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看到僑批上的一行行文字,我想起了我的阿公阿嫲(爺爺奶奶),他們當年在海外創業是多么艱辛,卻始終念念不忘回報我們的家鄉。我要學習他們老一輩華僑的愛國愛鄉精神,為家鄉發展多做貢獻。”漳州市薌城區政協委員、僑胞石若強在參加薌城區政協“文史沙龍”活動后深情地說道。
近日,漳州市薌城區政協聯合閩南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院聯合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書香政協”之文史沙龍活動,來自薌城區僑聯、僑辦等相關部門、八個民主黨派、在薌的市、區兩級政協委員、文史員和文史愛好者齊聚一堂,聆聽《僑“見”革命、僑“見”黨史—僑批中的漳州革命》講座,在主講人的帶領下,品讀一個個僑批背后的感人故事,了解了一個半世紀以來,海外僑胞的移民史、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
今年適逢“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10周年,漳州薌城是著名僑鄉,僑資源豐富,本次活動旨在喚起廣大政協委員、海外僑胞和各界別群眾的共同民族記憶,促進中華兒女團結奮斗。
據悉,近年來,薌城區政協把組織委員讀書學習作為建設“書香政協”的基礎性工程,積極探索搭建 “文史沙龍”“委員大講堂”“委員讀書屋”等讀書學習平臺,提升委員履職能力。同時推動文史知識走進高校、走進社區、走進街頭巷尾,打造雅俗共賞的“書香政協”品牌,在界別群眾中引發廣泛共鳴,不斷凝聚共識,點亮了政協聯絡聯誼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