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漳治欠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近年來,漳州市針對工程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隱患問題,積極探索、多措并舉,在抓源頭、補短板、堵漏洞、清死角、疏堵點上創新突破,線上線下“合圍”形成綜合治理,取得較好成效。
據了解,截至目前,結合信息化手段有效查處建筑市場違法案件24起,處罰215.09萬元。該成效得益于漳州建成全省首個工程電子數據化系統,打造集工程項目遠程視頻監控、勞務實名制平臺管理和電子數據化系統管控“三位一體”的信息化監管新模式。通過電子數據化系統,實時跟蹤企業項目管理人員到崗履職情況,壓縮轉包、掛靠空間,有效降低欠薪風險隱患。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
為破除解決臨時用工工資發放滯后問題和解決企業資金沉淀工資專戶問題兩個難題。通過聯動銀行,要求工資專戶開戶銀行開通線上實時數據傳輸功能,解決臨時用工當天結算需求,實現臨時用工工資當天發放,進一步規范項目臨時用工管理,封堵欠薪漏洞。其次,根據項目施工節點用工量不同,分階段按不同比例向工資專戶撥付人工費。項目在落實全員足額支付的基礎上,專用賬戶余額超過上月工資支付總額2倍以上且足以支付本月工資總額時,總包單位可不申請本月人工費進入專用賬戶,全額申請工程款,避免企業資金沉淀在專戶。
與此同時,強化三項監督檢查。對發生欠薪案件的工程項目,采用“內部擊破”的方式,利用分發包的矛盾收集違法違規證據,倒查欠薪項目建筑市場違法行為和根治欠薪制度落實的漏洞。據悉,截至目前,已對2個項目啟動“一案雙查”機制并進行立案處罰,處罰金額6.08萬元,對違法企業起到強烈震懾作用。
在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房地產監管資金、農民工工資專戶資金解除的末端環節,在實名制平臺線上抽查10名工人,直接對話本人,倒查欠薪隱患,并將排查記錄形成書面臺賬依據作為解除保證金要件之一。通過線上抽查,發現實名制考勤人數與實際在場人數不符、實名制考勤人員信息與工資發放信息不符、“甲指分包”或肢解發包造成的欠薪監管死角等問題逐個暴露;根據問題順藤摸瓜,全數起底清除欠薪隱患,隱患掃除后方可啟動監管資金解除流程,嚴格守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最后一道防線。
夯實款項資金管理,守住欠薪問題解決的“壓艙石”。在解除資金監管環節做到“四不解除”,即:投訴案件未處理完畢不解除、工資不結清不解除、隱患不消除不解除、違法違規行為不處理不解除,有效消除資金末端欠薪隱患。
近年來,漳州市創新出實招解“薪愁”,立足抓早抓小,抓長抓常,做到有投訴必反饋,有案必查,全力保證不再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增強了勞動者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