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8日訊(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通訊員 黃欣 黃天嬌 文/圖)“點贊漳州·2023十大民生實事評選”活動,今日關注漳州市水利局。
農村飲水安全事關廣大群眾的民生福祉,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一直以來,水資源短缺是海島地區亟待解決的難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自今年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漳州市水利局與龍海區人民政府聚焦民生實事,著力補齊民生短板,針對浯嶼島淡水資源的匱乏、百姓用水難問題,持續推動“跨海通水”工程項目落地,力爭改善群眾用水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
多年來,浯嶼島的用水難問題,是當地百姓多年來的一個心病,更是漳州市水利局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漳州市龍海區港尾鎮的一個小漁村,浯嶼島北距廈門島6海里,東北距金門島8.5海里,島上常住人口約5000人。浯嶼島上雖然已建設了蓄(供)水工程,但都為小型工程,例如浯嶼島上極具代表性的四口井。以前海島淡水資源極度缺乏,為了解決淡水問題,在70年代,當時的浯嶼生產大隊發動、組織群眾在村中心挖掘了一口圓形公共井,在方石平臺上留四處方形取水口,四口井因此得名。井口上密密麻麻的水管有100多根,每根水管供應一戶家庭用水,這處四口井曾解決了島上100多戶人家的日常生活用水問題。90年代以來,島上村民開始用上了自來水,這處四口井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僅依靠這樣的蓄(供)水工程存在供水能力有限,供水保證率低等問題。目前,島上未有管線跨海供水,主要采用集中式供水,飲用水源由港尾自來水公司供水,通過船早晚各輸送一次,特殊的輸水方式相比于管道輸水成本大大增加,水費也隨之水漲船高,并且水源大部分靠船運輸,受在天氣等不穩定因素限制,也無法保證供水率,有時還存在斷水風險。淡水資源的匱乏,成了制約浯嶼島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慶幸的是,今年3月29日,漳州市龍海區城鄉供水一體化—浯嶼島供水工程在項目部隆重舉行開工儀式。據悉,浯嶼島供水工程作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子項目之一,計劃投資4907萬元,建設工期6個月,擬鋪設管道16.21公里,其中跨海管道2.987公里,突破水資源瓶頸制約,打通海島供水“主動脈”。
跨海通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動產權的審批就是其中一個難題。面對涉及部門多、手續繁雜等問題,漳州市水利局聯合龍海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形成齊抓共管、規范有序的建設合力,最終在各部門的科學指導、積極服務下,比預期提前兩個月完成用海審批、海域產權歸屬等,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據悉,工程于3月29日正式開工建設,截至12月1日,浯嶼島供水工程完成投資1658萬元,已完成總工程的34%;其中島上部分已完成工程量占比98%,斗美段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50%,同時跨海段已完成勘察設計,準備進場施工。據了解,該項目力爭2024年春節前完工,屆時將受益1009戶,惠及1.3萬人口,實現海島供水能力、供水水質“雙提升”。
浯嶼島供水工程的建設,標志著浯嶼島上的百姓“靠船吃水”的生活即將成為歷史。說起村里即將通上自來水,村民蔡建華禁不住喜上眉梢。他說,“建成后,我們生活用水的水質就有了保障、用水的費用降低、供水的量也將更穩定,真的非常感謝,我們老百姓一直盼著早日通水。”
推薦閱讀:
“點贊漳州·2023十大民生實事評選”民生實事案例持續征集中!
從2016年,閩南網重磅推出首屆“點贊漳州·十大民生實事評選”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多屆。活動通過全面、系統地梳理了漳州市各縣(區)、市級行政職能部門“為民辦實事”的作為和成效。同時,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投票,獲得漳州上下廣泛認可與支持,并獲得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點贊和批示,系閩南網聚焦時政、關注民生的品牌欄目。
活動通過客觀的評選機制,以及強大的新媒體矩陣傳播渠道,讓百姓更進一步了解政府部門這一年做了哪些實事,成效如何;通過與廣大網友的互動,也進一步傳播網絡正能量,同時鼓勵相關部門提高創新和服務意識,更好地營造為民造福的風氣。
本屆“點贊漳州·2023十大民生實事”評選活動民生實事案例,可通過參與單位(部門)自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推薦,以及網友推薦等形式參與。即日起,民生實事案例持續征集中:
主辦單位:中國地市新聞網聯盟福建分會 & 閩南網
征集范圍:面向漳州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征集2023年以來優秀民生實事案例、經典事跡、經典故事等。每個參與單位限報一個民生實事案例;
征集要求:申報者(單位或團體)須提供具體的案例名稱、明確理由,以及1500字左右的案例詳細介紹,用于后續投票點贊及專家評審;相關圖片或視頻用于制作宣傳資料;提供該案例的報道鏈接(如有);聯系方式;
征集方式:可將上述內容發送到閩南網漳州官方微信公眾號“閩南網漳州”;
征集時間:截至202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