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措施”強肌肉
首先是強內務。“打鐵必須自身硬”。市容市貌的治理是城管局的一項重要主責主業。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漳州市城管局認真踐行漳州市委主要領導提出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指示要求,成立內務檢查工作專班,秉持“以檢查促落實、以檢查促整改、以檢查促提高”原則,按照內務設置要求,采取不定時、不定期檢查內務的方式,對辦公場所物品擺放是否整齊、室內擦拭是否到位、內務標準是否達標等進行檢查,持續推進隊伍規范化建設,確保內務和市容一樣,做到干凈、整齊、亮堂,進一步增強打造美麗家園的強烈意愿。
嚴格內務檢查工作
“城管雙員進社區”解決群眾煩心事
其次是強本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漳州市城管局黨組緊扣上級各項決策部署,緊盯主責主業,緊跟形勢要求,著重強化城管隊伍能力建設。既注重強化法律法規的全員培訓,強化一流執法卷宗的制作,強化對執法全過程的訓練,強化法規部門對各大隊和縣(區)局的業務指導,強化嚴格執法,樹立城管執法權威;也注重城市精細化管理、物業規范化管理、燃氣隱患排查治理、老舊小區高質量改造等方面業務能力的提升。同時,注重激發干部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工作的部署推動上,注重“三定一給”,即:定任務、定目標、定時限,給平臺,既激發自我思考,又不讓其產生依賴,力促其快速成長、獨當一面。只有在碰到瓶頸時,才能共同商議破題,合力推進。在這種帶兵理念的影響下,干部隊伍的主動性、創造性迸發,各項工作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全國率先成立首支由物業企業骨干力量組成的“市容管理協勤支隊”;全國首創居民戶內燃氣設施改造模式被評為住建部典型案例;天福園小區改造工程作為全國首例入選住建部典型案例;全國首創的“城管雙員進社區”工作機制在住建部現場會上做經驗交流;全國率先推行共享電單車運維管理新模式獲得《人民日報》等多家主媒報道推廣;全國率先創新物業小區公共收益治理模式中的“三清單一指南”制度被省住建廳發文推廣;老舊小區改造績效考評連續兩年(2021、2022)全省第一,共獲獎補1200萬元;漳州燃氣整治工作經驗作為全省唯一地市做典型介紹;率先創新物業小區裝修垃圾管理模式獲得省住建廳認可等。通過一系列的強本領錘煉,多舉措提升履職本領,多維度提升隊伍能力建設。
率先創新物業小區公共收益治理模式中的“三清單一指南”制度
執法人員深入社區開展市容整治優化環境
最后是強形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漳州市城管局黨組深化推進“強轉樹”行動,深入踐行“721”工作法,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鐵四心”:既有鐵的紀律、鐵的意志、鐵的措施、鐵的擔當;又會細心宣傳、耐心傾聽、熱心疏導、真心幫扶。力促把“鐵骨”和“柔情”的理念嵌入城管隊伍底色,“鐵”就是要鐵到讓違法違規者敬畏,“柔”就是要柔進群眾的心坎里。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局黨組團結帶領全體城管人共同推進“城管雙員進社區”、物業小區公共收益專項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疫情防控家園保衛戰等工作,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與群眾零距離,做到把群眾“盼的事”變成城管“干的事”,磨礪出了一支“四鐵四心”的新時代漳州城管隊伍,實實在在體會到群眾對城管的認識轉變和工作認可。兩年來,先后獲贈了31面錦旗,“城管來了,快跑!”如今已經變成了“城管來了,挺好!”
進社區工作組同時收到來自社區、物業及業委會的三面錦旗,收獲三方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