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29日訊(通訊員 張美燕 沈佳鑫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張恩培 文/圖)近年來,詔安縣官陂鎮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鄉賢能人薈萃的人脈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賢+”模式,念好“引留用”三字訣,引導鄉賢做幫手、變能手、當助手,共同奏響了鄉賢共謀家鄉發展、助力家鄉振興的時代強音。
匯聚鄉賢力量 激發教育動能
鄉賢情系桑梓,凝聚力量扶貧濟困、捐資助學。自2015年官陂助教興學促進會成立以來,已有15個行政村成立教育基金會或助教獎學金促進會,并通過“新春茶話會”、鄉賢大會、線上宣傳等方式,發放獎助獎教金約465萬元,惠及師生約4000人次。其中,促進會連續8年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通過“結對子”方式,面對面資助孤兒、因病家庭無勞動力等家庭經濟困難學子;促進會共籌措資金近千萬元,用于改善官陂轄區學校教師和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提供了有效保障。鳳獅村、大邊村鄉賢捐資安裝70余臺空調為師生送來一陣陣“清涼”;新徑村鄉賢先后捐款近200萬用于修繕官陂中學文化中心廣場和新徑小學基建;新坎村鄉賢捐款18萬用于建設新屋城小學辦公設備及購買圖書等,以實際行動助推官陂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匯聚鄉賢力量 賦能基層治理
詔安縣官陂鎮引導支持鄉賢在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的引領、督導、帶頭作用,構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著力打造1+17個鄉賢議事廳,聘請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威望高、為人公道而且具有一定調解能力的鄉賢擔任村級矛盾糾紛“調解員”、法律政策“解說員”、綜治維穩“參謀員”。實施以來,鄉賢共參與調處并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89件;邀請縣鄉兩級紀檢監察干部、包村領導干部、外出鄉賢等群體逐一加入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構建起多維“監督網”,重點圍繞村級黨務、村務、“三資”等六大類54項村級權力事項,完成發布公示公開信息1930條、事前公開信息837條、線上直播49場次。同時深入鄉賢家庭、低保群體等重點對象,開展紀檢訪民情活動37次,推動20件群眾反映的訴求件妥善解決到位;憑借鄉賢“地熟、人熟、事熟”優勢,發揮鄉賢在群眾中有較高威信和影響力的有利條件,做思想守舊群眾的工作,在開展光坪村、彩霞村、新徑村、新坎村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獲得群眾的大力支持,實現了拆舊過程零補償、零上訪、零糾紛的“三零”治理成效。據了解,截至目前,共拆除376間廢舊房屋,總面積達1.35萬平方米。
匯聚鄉賢力量 打造和美鄉村
詔安縣官陂鎮充分激發鄉賢群體熱愛故土、回報家鄉的情懷,通過“美麗官陂共治共享”“和美村居、人人出力”等工程,凝聚鄉賢力量,推動村級經濟發展、村貌煥“新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平臺,定期組織開展鄉賢志愿者交流分享活動,教育引導村民崇德向善、孝老愛親、勤儉持家,鄉賢共計參與引導喪事簡辦269例、參與制定村規民約17份,不斷提高群眾道德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服務能力;將“鄉賢經濟”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鼓勵外出鄉賢回歸家鄉投資創業。據悉,目前落地鄉賢返鄉投資產業項目6個,圍繞青梅、高山茶等特色產業做文章,建成4500畝公田生態茶園、2000余畝藥材基地、10畝生態孔雀園,帶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提檔升級。其中,新徑村通過藍孔雀養殖及牛大力、百香果等種植產業,帶動當地村民就業百余人,2022年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鄉賢捐資超1100余萬元用于改造農村基礎設施,新修機耕路10.5公里、硬化廣場大坪11000平方米、架起連心橋3座、修造農民公園2個,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隨著官陂鎮光坪村鄉賢促進會在詔安縣民政部門首個完成登記注冊,據介紹,詔安縣官陂鎮將繼續推進村級鄉賢促進會注冊登記全覆蓋,充分挖掘鄉賢資源,不斷加強思想引領和組織引領,增進情感認同,凝聚更多鄉賢,建好用好維護好鄉賢促進會這一平臺,煥發鄉賢活力,發揮各種資源優勢,更好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