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4日訊(通訊員 林芷逸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為進一步推動石亭(塘邊)高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近日,薌城區石亭街道聯合薌城區教育局、薌城區文體旅游局、薌城區文化館、塘邊社區及塘邊高蹺隊在石亭中心小學開展“弘揚高蹺文化,賡續文明實踐”活動。
石亭街道黨工委書記邱溪林在致辭中表示,校園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本次活動助推實現文化傳承,激發學生參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和信心;體現教育價值,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培養練就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豐富校園文化,不同形式的高蹺表演將成為校園文化的亮點,培養學校的文化特色,樹立校園文化品牌。
塘邊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波木為師生們詳細講解塘邊高蹺的發展歷史、文化內涵及表演技巧等,并對表演道具、表演人物和代表性動作進行了全面介紹,大家對高蹺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隨后,塘邊少兒高蹺隊在跑道上登場,來自石亭中心小學的10多名少兒高蹺隊員身著傳統花木蘭服飾,有序列隊踏蹺前行,一經亮相,便以“足尖”上的舞蹈演繹,吸引了操場上一眾師生的目光,精彩的高蹺表演和巡游深受師生們的喜愛歡迎,活動現場掌聲不斷、歡呼陣陣。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前往交流互動區,通過參觀高蹺文化展板、向高蹺藝人咨詢提問等方式,進一步參與高蹺文化的交流學習。
學校是非遺文化傳承的沃土,本次活動為轄區少年兒童近距離欣賞、體驗、傳承非遺文化提供了平臺,增進了同學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堅定了文化自信。據介紹,下一步,石亭街道擬規劃“高蹺傳習所”、“校園高蹺興趣社團”、市級非遺申報等多個項目,持續推動高蹺這項足尖上的“非遺”保護傳承,助力高蹺藝術在校園內綻放出時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