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5日訊(通訊員 鄭曉梅 潘玉婷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離不開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保障這一汪“方塘”。
如何在法治軌道上紓解企業困境,提升經營主體內生動力,護航民營經濟行穩致遠?
在新時代背景下,長泰區人民法院積極構建“產業供給鏈+司法服務鏈”雙鏈融合發展模式,用司法“活水”精準滴灌,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法治生態沃土,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漳州現代化濱海城市之翼。
長泰區人民法院
鑄鏈:盤活“沉睡資產” 法槌敲出發展新動能
走進東方醒獅儲能電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臺設備整齊陳列,一個個不同規格的蓄電池從高效運行的生產線上生產出來。長泰區新材料產業的優勢,在此可見一斑。
然而,這片土地并非一開始就如此“火熱”。
時光回撥至2015年。彼時,這片位于長泰經濟開發區的土地因原在地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淪為“沉睡之地”,盡管區位優勢尚在,卻無法釋放經濟效能。
“當時我們考察多地,一眼就相中了這里,其廠房規模、配套基礎有潛力,可權屬復雜,心里真沒底。”東方醒獅儲能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旭航坦言。
為了加快推動閑置資源向優質企業流轉,長泰區人民法院迅速組建專班“啃硬骨”。
“要厘清這片土地的法律關系,就像解開一團亂麻,每一步都得慎之又慎。”興泰法庭庭長洪志榮回憶道,那些日子,他與同事們鉆進故紙堆,梳理錯綜復雜法律關系,穿梭于上級法院、多部門與當事人間,協調長泰經濟開發區入場“破局”。從收購抵押債權、代管資產,到轉租權轉讓、分批次供地,一步步“抽絲剝繭”。2016年11月,東方醒獅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順利投產,創造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的“長泰速度”。
雖然項目落了地,但由于該地塊被多家法院查封,難以統一處置,用地權屬始終處于不明晰的狀態,融資無門、擴建受限成了制約東方醒獅發展的“緊箍咒”。長泰區人民法院再度發力,聯合兄弟法院,快馬加鞭推進土地拍賣,整合首封權。2020年,東方醒獅在拍賣中成功競得產權,一錘定音明晰權屬。
如今,東方醒獅儲能電池有限公司已累計投資13億元,建成現代化智能儲能電站,攻克電力儲能世界級難題,捧回“第九屆福建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獎杯,擁有核心知識產權108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30項。
在盤活閑置資源這場硬仗里,長泰區人民法院打破司法壁壘、盤活土地資產、厘清權屬,串起產業“鑄鏈”關鍵環,讓“存量”變“增量”,進一步激活發展新動能。據數據統計,近三年來,長泰法院共推動清理全區閑置企業8家,盤活閑置土地401.5畝,成交金額4.3億元。
護鏈:擊破“賬款堅冰” 護航資金回籠“加速度”
賬款回收,恰似企業的“生命線”,緊密維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一旦資金回籠受阻,企業發展便舉步維艱。
“收款難一直是民營企業的揪心事,如果得不到解決,將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仕塔話語懇切,道出眾多民營企業的苦衷。作為福建省人大代表的黃仕塔,在今年省兩會上,鄭重提出關于司法助力民營企業發展的建議,期望借助法治之力,疏通賬款回收的“堵點”。
長泰法院干警走訪企業,調研“應收賬款回收難”問題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收到這份“呼聲”后,長泰區人民法院迅速組織工作人員深入企業走訪調研,了解賬款拖欠詳情,發放問卷收集“一手資料”,力求精準“把脈”癥結所在。基于翔實調研,今年10月,《長泰法院司法助力解決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十條措施》重磅出臺,為企業權益筑牢防線。
長泰法院舉辦企業家法律沙龍
為進一步加強與企業互動,近日,長泰法院在興泰法庭舉辦“‘雙’向奔赴 ‘鏈’上發力”企業家進法庭開放日活動。此次活動精心安排庭審觀摩環節,完整展現案件審理場景,從證據展示、法庭辯論到法官斷案,清晰呈現法律追討賬款“路線圖”。庭審結束,法官還詳細通報解決“應收賬款追討難”工作情況,解讀十條措施亮點,告知企業維權“捷徑”。
“此次活動提醒我們在交易過程中需重點關注的條款事項,這將有助于我們在日后的締約履約過程中做到嚴謹規范,規避潛在糾紛。”漳州市振祥混凝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天作直呼收獲滿滿。
從代表呼吁到法院行動、企業受益,這條護鏈之路,長泰區人民法院正以“加速度”為民營企業資金回籠、穩健發展注入司法“強心劑”,繪就當地產業蓬勃發展新圖景。
聚鏈:化“干戈”為“玉帛” 產業集群邁向新高度
在產業集群這片“雨林”里,抱團取暖、共生共榮是關鍵。長泰區人民法院巧用調解“粘合劑”,在“聚鏈”進程中牽線搭橋,將斷裂合作“重鑄”,助力產業集群攀高向強。
在當地蓬勃發展的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這幅“拼圖”里,兩家科技公司原本是合作多年的“老搭檔”,卻在去年7月,因一筆53.5萬元的貨款糾紛,雙方關系一度劍拔弩張。面對僵局,破局之路究竟在何方?
長泰區人民法院深知“一刀兩斷”易,“破鏡重圓”難。若生硬裁決,可能斬斷兩家企業多年合作紐帶,甚至在產業集群中“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上下游協同。
于是,長泰區人民法院啟用“背對背+面對面”調解“組合拳”,在法理權威下、情理溫度中、商緣紐帶里,尋找平衡支點。多輪斡旋后,分期付款方案出爐,雙方握手言和之余,重燃合作“火苗”。
此次調解不僅巧妙化解了兩家企業間的矛盾“疙瘩”,還助力修復雙方合作關系,為產業集群注入強勁發展動能。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中,長泰區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榜上有名。
這一亮眼成果的背后,司法的“柔性調和”發揮了關鍵作用,長泰區人民法院通過妥善調解企業糾紛,穩固產業鏈上下游的銜接與協作,鑄就起堅實且穩固的產業鏈條,助力這片產業“雨林”枝繁葉茂。
“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持久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長泰區人民法院院長蔡小蘭表示,下一步,長泰區人民法院將持續聚焦當地“主導產業鏈”,不斷拓展司法服務場景、拓寬多元解紛渠道、拓深善意文明執行,持續優化“司法服務鏈”,用司法“溫度”與“力度”,讓企業扎根沃土、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