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6日訊(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通訊員 何嫻 文/圖)“點贊漳州·2024十大民生實事”活動,今日關注漳州市城市管理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文明程度。24小時開放公廁是近年來漳州市重點民生實事。為更好滿足各類群體夜間如廁需求,漳州市城市管理局環衛中心在廣泛聽取市民意見的基礎上,逐步開放24小時公廁,為夜歸人打開“方便”之門。截至目前,漳州市已實現中心城區211座環衛公廁24小時開放,受到市民及游客一致好評。
調研排摸 制定詳細方案
在工作開展前期,多次組織實地調研,對主城區公廁的地理位置、周邊人流量等情況進行排摸,因地制宜,認真做好各項準備。據統計,自漳州市公廁實施24小時開放后,中心城區環衛公廁日均用廁量達6000人次,節假日高峰期逾萬人次。這種來自一線的調研,為24小時公廁開放提供了扎實可靠的依據。漳州市城市管理局環衛中心通過前期試點、積極探索公廁24小時開放服務工作,多次組織召開工作推進會,出臺細則文件,制定了公廁夜間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保障城市管理和服務到位。
硬件升級 打造舒適環境
為了確保公廁24小時開放的順利實施,漳州市對市區內的公廁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級。一方面增加了夜間公廁的亮化設施,使用發光字、LED燈帶等進行亮化,在顯著位置設置開放時間標識,讓公廁外觀更易于識別;另一方面聚焦特殊群體如廁需求,在公廁外修建方便輪椅上下的緩坡道,在公廁內安裝不銹鋼扶手,增設“第三方衛生間”“環衛工人休息點”“愛心飲水點”等,不斷提升公廁建設檔次和服務水平。公廁內部配備風扇、掛鉤、置物架等便民舉措為如廁人群提供方便。通過放置綠植、智能除臭設備等,公廁管理制度、管理人員職責、管理責任牌上墻等措施,從香化、美化、規范化三方面,對公廁實行“芬芳”行動,提升公廁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
同時,依托智慧環衛系統,漳州市城市管理局環衛中心將中心城區公共廁所地理坐標等信息錄入“漳州智慧城管”小程序,市民登錄后即可獲取最近公廁的具體位置、距離、路線等信息。通過智慧化管理系統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收集數據,實時統計分析公廁人流量及使用頻率,及時提醒公廁內保潔人員調整保潔頻次和保潔重點,以智慧化手段實現了管理精細化,保障公廁衛生水平和服務質量不降。
精細管理 提升服務品質
為提升市民用廁體驗舒適度,漳州市實施“網格化布局+專人專廁”保潔管理模式,聚焦公廁“六無四凈三通二明”要求,升級“衛生達標”“設施完善”“無蠅無臭”“免費開放”“服務一流”的五項星級評定指標,確保市民如廁環境整潔干凈。
在強化公廁日常精細化管理的同時,漳州市還強化考評監督。每座公廁內均懸掛有涵蓋公廁名稱及編號、廁管員工名字、投訴監督電話等內容的公示牌,按照“日有巡查、周有抽查、月有考評、及時反饋、限期整改”的監督模式,組建網格督察員隊伍對24小時開放公廁的管養服務情況進行嚴格監管。
推薦閱讀:
“點贊漳州·2024十大民生實事”民生實事案例持續征集中!
從2016年,閩南網重磅推出首屆“點贊漳州·十大民生實事”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多屆。活動通過全面、系統地梳理了漳州市各縣(區)、市級行政職能部門“為民辦實事”的作為和成效。同時,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點贊,獲得漳州上下廣泛認可與支持,并獲得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點贊和批示,系閩南網聚焦時政、關注民生的品牌欄目。
活動通過客觀的點贊機制,以及強大的新媒體矩陣傳播渠道,讓百姓更進一步了解政府部門這一年做了哪些實事,成效如何;通過與廣大網友的互動,也進一步傳播網絡正能量,同時鼓勵相關部門提高創新和服務意識,更好地營造為民造福的風氣。
本屆“點贊漳州·2024十大民生實事”活動民生實事案例,可通過參與單位(部門)自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推薦,以及網友推薦等形式參與。即日起,民生實事案例持續征集中:
征集范圍:面向漳州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征集2024年以來優秀民生實事案例、經典事跡、經典故事等。每個參與單位限報一個民生實事案例;
征集要求:申報者(單位或團體)須提供具體的案例名稱、明確理由,以及1500字左右的案例詳細介紹,用于后續大眾點贊及專家評審;相關圖片或視頻用于制作宣傳資料;提供該案例的報道鏈接(如有);聯系方式;
征集方式:可將上述內容發送到閩南網漳州官方微信公眾號“閩南網漳州”;
征集時間:截至2024年1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