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13日訊(通訊員 長泰宣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發展,是長泰區這幾年來的關鍵詞。長泰經濟開發區,一棟棟新廠房落成,車間里人頭攢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發展的脈動離不開外來人口的力量。
近年來,長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上下功夫,吸引各民族群眾到長泰經濟開發區就業創業。目前,長泰經濟開發區共有外來務工人員超5萬人,涵蓋了4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超6000人。
車間里的“民族風”
“近幾年,長泰經濟開發區集中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他們從家鄉來到這里,支援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我們希望能給他們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打造各民族融居的和諧社區。”長泰區委統戰部副部長薛支祥說,長泰經濟開發區共有四大產業,聚集上下游企業50多家,提供近萬個工作崗位。
為了更好滿足企業用工需求,長泰出臺《優化務工引才環境八項政策》《長泰區服務企業用工獎勵補助暫行辦法》等優惠政策,在少數民族大省設立勞務協作基地,組織23家企業赴貴州、寧夏、云南、甘肅等地開展專場招聘,開展“點對點”包車接送省外務工人員來泰就業,為各民族群眾跨省務工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共發放跨省就業補助資金177企業家次、140多萬元。
“集團目前吸納寧夏、云南、甘肅等地少數民族員工1000多人。其中,職能和管理部門有200多人,涵蓋了40個民族。”立達信招聘經理夏偉強告訴記者,針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節日風俗,企業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滿足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產需求,比如設立清真餐廳等。同時,企業每年都會舉辦歌唱比賽,讓不同民族的員工展現民族風采,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
此外,為了讓員工更有融入感,企業尊重不同民族的節日習俗,為他們制定不同的工作時間,讓他們能在民族節日期間返鄉過節,自由安排時間,而對于春節期間留泰的人員,也給予更多關懷,增加他們的儀式感和歸屬感。
“我的親戚、愛人、孩子都在長泰,我正在發動同鄉人過來工作,這里的氣候、溫度都很適合生活,工作也比較穩定,我們能有更好的收入。”彝族人阿俄拉布是立達信產線組裝的一名作業員,來自四川大涼山,他經過同鄉人介紹來到長泰工作已有四個年頭。
在工作之余,他喜歡和朋友聚在一起到社區的籃球場打打球。在這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不一樣的生活樂趣。
“雖然我們遠離家鄉,但是很適應這里的生活,有很多同鄉在同一條生產線工作,一起交流互動。”阿俄拉布希望和愛人在這里攜手創造更好的未來。
長泰通過推行營商環境“118”工作機制,為前來創業就業的各民族群眾提供“媽媽式”服務,加快產業社區建設,推動眾多民族群眾融入開發區、融入長泰。近一年來,經濟開發區外來員工新增3000多人,買房落戶長泰20多戶。
課堂上的“家鄉味”
將外來人員“引進來”,還要讓他們生活更舒心。
長泰區興泰中心小學活動室里,有一面展示墻,上面是各式由學生制作的展示品,有書簽、帆布包、手工畫,畫上,布依族、白族等穿著民族特色服飾的孩子們手拉著手,連成一個同心圓。
在這里,少數民族學生體會到了家鄉的特色。
五年級的黃夢璐是土家族人,他的父母從重慶到長泰務工,她也在這里出生成長。對于土家族的文化記憶,除了父母之外,她更多的是在學校學習到的。
“老師帶著我們認識不同民族的特色服裝、特色文化,其中就有土家族,還有很多不同的民族,老師讓我們認識不同民族的方言文化。”黃夢璐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手賬本,她在里面認真記錄了土家族的生活習俗、文化特色。
興泰中心小學位于長泰經濟開發區,現有學生1652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503人,占比91%左右,有著不同的方言習俗。在這之中,有來自22個不同民族的少數民族學生305人,約占總人數的18%。
“學校招收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外,我們著重關注學生本身,讓他們能夠更快地適應、融入本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長泰區興泰中心小學校長郭文中告訴記者,學校通過“六個一”模式,即每年舉辦一屆民族文化藝術節活動;打造一面“民族文化墻”;開展一系列“民族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建好一個民族文化展覽室;編寫一冊體現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的校本教材;做好一個市級民族團結教育課題,采取一系列的舉措,打造多民族融居融學的和諧校園。2023年,長泰區興泰中心小學被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確定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重點區重點單位培育對象”。
“我們從教育、生活、醫療等民生舉措入手,通過社會互嵌的方式,促進各民族群眾更加廣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從‘小切口’入手,帶動各族群眾和諧共處。”長泰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調興告訴記者。
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上學難”“帶娃難”等實際問題,長泰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務,出臺《長泰區外來務工人員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入學管理辦法》,設立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和幫扶救濟基金,創建“青春護航”隊、“壹心壹益”心理咨詢、“悄悄話”信箱等心理健康品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全部免費享受課后延時服務,有效解決50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問題和后顧之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率達100%。
“我們將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政府、管委會、企業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優化公共資源配置,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加強部門協作共管,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積極創設‘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林調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