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育興鎮,官陂蝶變。2024年10月,閩南師范大學附屬官陂中學落地,創新模式成教育新地標;同年寫入詔安縣政府工作報告,顯教育優先戰略。2025年,全民教育認捐熱潮續新章,政府、民眾共筑教育夢。捐資助學,潤今照未來。為此,官陂鎮推出“助教興學,感動常在”主題策劃活動,以“助教興學”為鏡,見證教育力量匯聚,崇文基因新時代綻放。本期聚焦:《昔日獎教助學育桃李 今日青年教師扎根鄉土踐初心》。
閩南網3月11日訊(通訊員 張柳娟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2017年,張麗婷與張雪燕從官陂中學高中畢業,她們在大學的深造之后,不負眾望,相繼考取教師編制,毅然決然地回到滋養她們的故鄉,以滿腔的青春熱血,反哺家鄉的教育事業。這兩位青年教師,從昔日獎教助學政策的“沐浴者”,蛻變為今日三尺講臺上的“耕耘者”,她們的故事,生動而深刻地詮釋了官陂鎮“助教興學、薪火相傳”的深厚教育情懷。
“在我求學的路上,促進會給予的助學獎勵如同一束火種,點燃了我投身教育的熱情。”現任上官小學英語教師的張麗婷,滿懷深情地回憶起那段歲月。作為官陂中學高中教學點首屆高考的學子,她深切感受到了家鄉對教育事業的無比重視。自2015年官陂助教興學促進會成立以來,已累計發放獎教助學金超過510萬元,惠及師生近4000人次。如今,站在講臺上的她,將這份曾經的溫暖轉化為無窮的教學動力,誓要以當年老師給予她的那份溫暖,陪伴孩子們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與張麗婷并肩成長的張雪燕,也完成了從“官陂學子”到“官陂教師”的華麗蛻變。在母校官陂中學任教的三年里,她勇于創新,將情景教學、多媒體技術等多元化教學手段融入課堂,所帶的高一班級語文成績因此顯著提升。張雪燕感慨道:“促進會的助學獎勵,既是對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如今,她將這份期許化作對每一位學生的悉心栽培,課后常與留守學生促膝長談,用無盡的關愛填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空白。
兩位青年教師的成長軌跡,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官陂鎮教育生態的良性循環與蓬勃發展。官陂助教興學促進會會長張特忠深感欣慰:“看到曾經受助的學子如今返鄉任教,這是比任何獎項都更為珍貴的回報。”
“當年,是促進會為我們點亮了求學的道路;如今,我們要接過這把火炬,為孩子們照亮未來的征程。”這對教育戰線上的“姐妹花”心聲共鳴,共同訴說著對家鄉的深情厚誼與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
如今的官陂鎮,尊師重教之風蔚然成風,這片教育的沃土正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在這里,教育的星火薪薪相傳,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與遠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