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日訊(通訊員 許鵬飛 黃建和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文/圖)近日,中央社會工作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發布2024年度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單,“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對比算賬’煥發新活力”作為全國46個優選典型案例之一,收錄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模塊典型案例。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飽含著華安縣仙都鎮干部群眾的智慧和汗水,也得益于“四對比、五算賬”群眾路線工作法的指導加持。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年的龍峰鄉(今仙都鎮先鋒村)探索總結出“四對比、五算賬”的群眾工作經驗。
如今,多年不斷豐富發展的“四對比、五算賬”,靈活運用到各類矛盾糾紛化解質效當中,從群眾急難愁盼入手,實事求是對比群眾利益得失,求真務實算大賬又算細賬。
2020年10月,仙都鎮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成立,至今共受理轄區各類矛盾糾紛681起,交出了“調解成功率超95%”的亮眼成績單,最大程度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目標,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善用“對比算賬”抓預防
“抓預防,抓早抓小抓苗頭,守住‘第一道防線’!”仙都鎮黨委副書記湯林杰道出心中見解。他說,矛盾糾紛最優處理是化解在村里、消融在萌芽狀態,進而最大程度防范矛盾激化。
多年來,仙都鎮用主動排查,超前防范,涵養“對比算賬”硬功夫交出一套適應新時代預防矛盾糾紛的答卷——
憑“七要素”精準畫像,圍繞潛在矛盾糾紛的基本情況、誘發原因、類型特征、表現形式、危害等級、化解難度和演變趨勢七要素開展系統研判,形成分級分類預警機制;使用“五緣”動態監測,以血緣、地緣、業緣、親緣、情緣為延伸點,確保矛盾糾紛排查無盲區、無死角,實現“苗頭早感知、動態全掌握”;村級調解關口前移,推行“口頭調解”“茶桌調解”等柔性化解方式,與雙方當事人擺事實、講道理,算情感賬、算得失賬,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村里、化解在萌芽狀態。
“三調聯動”無縫銜接,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協同聯動機制,實行“統一受理、分類處置、聯合調處”,形成調解合力。綜治中心提質升級,集成群眾接待、矛盾調處、監控研判、心理疏導等功能模塊室,實現“一站式服務、多部門聯動”。網格管理全域覆蓋,將全鎮將13個行政村精細劃分為46個綜合網格,構建“網格發現、中心調度、部門聯動、限期辦結”的閉環處置機制,確保矛盾糾紛“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巧用“對比算賬”促事了
“同志,你來評評理,這是我的錯嗎?”“鄰居的污水全流到我家車庫門口了,實在太臟了。”“你們家空調室外機噪聲太大了,吵得我睡不著覺。”……長期以來,噪聲、鄰里、婚姻等矛盾糾紛冗雜面廣,構成了基層治理中最常見的“疑難雜癥”,需要不同的化解思路。
“對比算賬”工作法,往簡單地說,旨在會“比”、會“算賬”,推動矛盾糾紛靶向化解。先鋒村支書林勇靈說,在村里,面對不同的類型的矛盾糾紛,就要采用不同的“對比算賬”工作法來化解。
針對鄰里矛盾糾紛,日常瑣事居多,解題在于給當事人比比胸懷、算算情感賬;針對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當事人尋求利益最大化,化解在于結合法律法規和具體糾紛實際,給當事人比比責任、算清利益賬;針對山林土地糾紛,常為積年累月的頑疾,沒有具體的界限和明確的證據,彼此說不清道不明,排憂在于跟當事人比道理、算清成本賬;針對合同糾紛,調解在于根據具體合同內容,給當事人雙方算清楚得失賬,以此促動雙方和解……
“我很滿意,壓在心里的石頭被搬走了”“多虧你們的幫忙,及時幫我解決大難題”“你們不僅幫我解開了心中疙瘩,還讓我懂了法、明了理”……多年來,華安仙都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根據實際情況,活用“對比算賬”工作法,巧解“千千結”,贏得群眾陣陣好評。
“‘對比算賬’運用到調解中,其實不局限于具體的哪幾個對比,算哪幾筆賬。”仙都鎮黨委書記鄭家聰解釋說,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進行對比、算賬。調解矛盾向來不是息事寧人,而是要找準根源、對癥下藥,從說理到情感,從道德到法律……這正是“對比算賬”工作法中所涵蓋的調解理念。
活用“對比算賬”達和諧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彼此關鍵時候還是重要幫手呢……”仙都鎮先鋒村調委會主任湯繼業為林某元、林某昌排水糾紛問題向當事人做起了工作,雙方達成口頭和解。
知民憂,件件化解。在調解工作實踐中,調解員們通過形象的對比,算情感賬、利益賬、成本賬、得失賬、法律賬等,普通老百姓就能聽得進去,明白其中“得”與“失”,為雙方達成和解起積極作用。
增質效,定期回訪。對已經化解的矛盾糾紛收集改進建議,以“民意砝碼”衡量調解實效。定期上門回訪,給予二次調解、提供司法援助指引,堅持以真情換真心,適時給予關心問候,實現從“案結事了”到“事心雙解”的轉變。
見長效,閉環管理。用閉環歸檔管理,實行矛盾糾紛分類分級管理,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每季度組織召開分析研判會,匯總調解案例,對案件進行質量評估、互相交流意見、整理歸檔,并對回訪跟蹤發現問題的案例納入下季度繼續跟蹤回訪,確保形成閉環,切實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