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3日訊(通訊員 陳茹鈴 劉慧凡 黃小樂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在光影搖曳的屋檐下,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圍坐在退役軍人身旁,聆聽一枚枚勛章背后的鐵血榮光,叩訪那些被歲月淬煉過的軍旅生涯。自2023年成立至今,這支服務隊葆有敬仰之心,累計探訪了近五十位退役軍人,以青春熱情溫暖每一位退役軍人。
寄以星伴月 情意溫瀾生
“朱爺爺您好!我們很榮幸能有機會與您面對面交流。”坐在志愿者面前的是抗美援朝老兵朱寶錫。他身著戎裝,胸戴紀念章。歲月染白了青絲,在他的臉上刻下了痕跡,但壓不彎他的脊梁。
當戰火蔓延至鴨綠江邊,年僅17歲的他毅然決然投身軍旅,誓以拳拳赤子心,為祖國的海晏河清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白鴿銷聲匿跡,留下肆意亂飛的炮彈。在彌漫半空的硝煙與灰白云霧混雜的環境下,他從未退縮,以日復一日的堅守詮釋赤膽忠心。
“你們今天來聽我說這些,我很開心,謝謝你們。”朱寶錫看著志愿者,臉上露出的笑容如春風拂面般溫暖。他多次向志愿者表達感謝,志愿者溫暖的陪伴觸動了他。這是對這支志愿服務隊的肯定與鼓勵,是溫情的回響。
“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堅持以熱忱為原點,以時光為經緯線,用陪伴溫暖每一位退役軍人,點亮每一個坐標,織成以愛為名的坐標系。
執筆銘青史 繪夢續丹心
昭昭往昔,惕惕青矜。如今耄耋之年的朱寶錫,經常給后輩講述抗美援朝的故事,以口述親身經歷帶領年輕一代觸摸歷史的脈絡與傷痕,希望他們能發揚志愿軍精神,銘記歷史,奮楫揚帆。
在與朱寶錫交流的過程中,該服務隊了解到他的心愿——希望歷史不被塵封,讓更多人看見歷史,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江山守護好、建設好。為完成朱寶錫的心愿,“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立即行動起來。他們立足專業特色,執筆銘記烽火歲月,用鏡頭記錄軍旅故事,讓退役軍人故事被聽見。
“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致力于提升退役軍人的幸福感與成就感,傳播紅色文化,彰顯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絲樂韻致揚 線牽暖意綿
“這首是《紅梅贊》。”葫蘆絲聲如溪流潺潺淌過山間,悠揚婉轉,如絲如縷,亦如低語的風拂過竹林,穩定而莊重。在采訪結束后的第二周,志愿者收到了退役軍人林順湘發來的第二個練習葫蘆絲的視頻。
極目平沙千里,冷月寒風,大荒人煙稀少。羅布泊,這是林順湘隱姓埋名,夜以繼日、焚膏繼晷的一片熱土。時間的進度條拉回到1977年底的某天深夜,接到秘密任務的他肩鴻任鉅,踏上了西去的列車。西北戈壁零下26℃的獵風卷起黃沙,掩埋了他的姓名,但吹不倒他堅如磐石般的信念。當蘑菇云在羅布泊騰空而起時,他所在團隊迅速進入爆炸區,將實驗狗轉移至野戰醫院進行緊急處理。林順湘深耕病理研究,顯微鏡下的千余幅影像,最終形成了兩大冊的完整圖譜,為我軍科研瑰寶添彩。
“林爺爺吹得真好聽!”
“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不僅于采訪之際伴退役軍人左右,還在線上筑起心靈的港灣,以細膩入微的情感支持與陪伴,讓退役軍人心沐溫情,使“關愛退役軍人”行動煥發出新的生機。
影留相守情 冊載榮光錦
“可以叫我愛人出來一起拍嗎?”在采訪活動接近尾聲、拍照留念時,林順湘想要讓他愛人一起跟志愿者合影。據林順湘介紹,他的愛人于2022年底出現“阿爾茲海默癥”前期癥狀,時常忘記自己要找什么東西。
“可以呀!我們給您和您愛人單獨拍幾張合影吧。”志愿者用鏡頭對焦美好,按下快門定格永恒。
“我想把文字稿打印出來保留。”當了解到林順湘的想法時,“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再次行動起來。他們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將退役軍人事跡制作成紀念冊贈予退役軍人。
“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始終以滿足退役軍人需求為方向標,以矢志不渝為錨,化踔厲奮發為槳,向著遠方堅定駛去。
熠熠星光聚 悠悠志愿行
據介紹,未來,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關愛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將把溫暖送入更多退役軍人心中,讓更多的退役軍人故事被聽見。他們也將把采訪收集的珍貴口述史料轉化為紅色小說、紅色話劇,讓鋼鐵歲月在文字與光影中永續傳承,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更為磅礴的向心力與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