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4日訊(通訊員 何錦昌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近日,平和縣大溪鎮下村村委會二樓會議室坐得熱熱鬧鬧的,大芹村駐村第一書記何錦昌以“提升政務禮儀意識,賦能基層治理”主題為切入,為片區村20余名村兩委干部及駐村工作隊員上了一堂生動的政務禮儀課,并由此延伸開展村務工作、作風提升交流會。此次活動,源自大溪鎮開展一線隨訪工作所帶來的基層干部能力提升思考與破題,鎮黨委結合跨村聯建和駐村書記優勢,實施“駐村書記講堂”系列計劃,旨在進一步提升基層干部綜合能力和務實擔當作風,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質增效。
政務禮儀課:從“小細節”傳遞“大溫度”
“村干部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基層組織的形象。”課程伊始,縣教育局選派的駐村書記何錦昌同志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從村干部日常工作中的實際場景切入,圍繞“形象禮儀、溝通技巧、公務接待”三大板塊展開講解。他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示范了村干部在接待群眾來訪、處理矛盾糾紛、組織會議活動時的規范禮儀。
“比如村民來辦事,起身相迎、遞一杯水、耐心傾聽,這些細節能迅速拉近距離。”何書記特別強調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并現場邀請村干部模擬村民咨詢宅基地審批流程的場景,糾正了“低頭看手機”“打斷群眾發言”等常見問題。聽課的下村村“兩委”干部陳基敏感慨:“以前總覺得把事情辦妥就行,現在意識到,態度和方式同樣影響群眾滿意度。”
村務交流:碰撞經驗破解治理難題
隨后的交流會上,何錦昌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為引子,現場的黨員干部們圍繞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矛盾調解等重點工作展開討論。村“兩委”干部們則表達出當前痛點和畏難情緒:“山區村空心化嚴重,留守老人多,政策宣傳難以全覆蓋。”就如何發動群眾、激發群眾主體作用,何錦昌建議“推行‘黨建+網格化’管理,黨員包戶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化解積壓矛盾。”對此,還提出“穩步推進,依靠、用好老黨員,加強在地化人力資源的挖潛”等可行性建議。交流會還設置了“亮點工作展評”環節,由聽課各村自我展示今年來工作亮點,營造爭先創優氛圍。
以學促干:既提能力又促作風提振
“今天的課既實用又解渴!”下村村黨支部陳勁松書記在筆記本上寫下心得,“穿得整潔、說話暖心、辦事公道,這樣的干部才能走進群眾心里。”隨著會議結束,帶著滿滿的干貨和思考,參與聽課交流的各位村“兩委”干部們備受鼓舞,大家帶著更大的熱情,繼續奮戰基層一線。
“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村干部的素養提升是夯實基層堡壘的基礎性工程。何錦昌同志這堂課以‘小切口’體現‘大思考’,類似的互動模式沒有花架子,與農村工作的靈活性相結合,有利于推進作風建設,切實為基層減負、賦能提效,為今后的培訓教育樹立了標桿。”鎮黨委領導表示。下一步,大溪鎮將依托鄉鎮黨校整合駐村書記優勢資源,以駐村書記輪值主持開課等多元方式,根據大溪實際因地制宜劃分片區,建立“月培訓+跟蹤考核”機制,與正在推行的“黨務+業務”雙推進機制形成疊加效能,下沉教學,持續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和實用業務綜合培訓,加大村級基層黨員干部的全覆蓋培訓力度,穩步打造振興鄉村的過硬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