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走進福安賽岐鎮象環村、青江村、蘇陽村等葡萄園,葡萄樹下的花菜、白菜等蔬菜長勢良好,一幅綠意盎然的新圖景在冬季的田野上徐徐展開。在助農增收的探索中,賽岐鎮在葡萄架下做起了“套種文章”。
秋冬是農業生產、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一季。賽岐鎮葡萄園面積大,光熱資源豐富,秋冬季適宜套種馬鈴薯和蔬菜。“葡萄生長存在顯著的季節性,冬季休眠時間長。為此,我們在葡萄休眠期尋求土地最大化利用,積極探索實踐‘一棚兩用’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和經濟效益,讓土地一年四季‘活’起來。”賽岐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尤瑤玲介紹。
一地生多“金”,變成聚寶盆。今年以來,賽岐鎮堅持以黨建引領,把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結合賽岐當地種植習慣與市場需求,不斷探索實踐“葡萄+”套種模式。在賽岐鎮各葡萄種植村的葡萄架下,“葡萄+馬鈴薯”“葡萄+花菜”“葡萄+蘿卜”“葡萄+上海青”“葡萄+萵苣”等組合紛紛亮相。
“今年,農戶套種蘿卜、上海青、馬鈴薯、花菜等作物的面積不斷擴大,目前效果不錯。銷路打開后,我們計劃進一步推廣葡萄多樣化套種技術,從而增加老百姓收入。”寧德市科技特派員王金寶說。
果蔬套種,寸土生“金”。下一步,賽岐鎮將緊緊圍繞“做大綠色、做好紅色、做出特色”理念,以助農增收為主抓手,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不斷推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讓“葡萄+”套種產業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進一步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閩東日報 張文奎 湯若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