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漸濃,置身福鼎鄉村間,田野廣袤,藍海潮涌,鄉村振興不斷呈現新圖景。
在店下鎮嶼前村田埂上,種糧大戶鄭宜榮環顧農田笑著說:“現在開始水稻育秧了,加把勁,爭取今年再獲好收成!”
在太姥山鎮瀲城村,花木環繞,農家庭院內推窗見綠。村民蔣玉清說:“房前屋后‘改頭換面’后,不僅提高了顏值,我們住著也更舒心。”
產業添活力,鄉村換新顏。福鼎市緊扣創建“山海融合鄉村振興樣板縣”的新發展目標,念活“山海田經”,打造高質量、精品化的鄉村,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產業邁出新步伐
沿著山路向管陽鎮西昆村前行,5000畝茶園郁郁蔥蔥。西昆村平均海拔580米以上,高山云霧出好茶。“茶葉一頭連著千萬茶農,一頭連著廣闊市場。為做大做強優勢茶產業,我們積極引進茶企,采取‘村委+經合社+合作社+公司+村民’運作模式,出租閑置土地,配套茶廠、茶倉等,不斷拉長產業鏈。”西昆村黨支部書記孔永輝說。
“發展有政策,家鄉有資源,村里還是孔子后裔聚居地,我們就想將儒學思想和茶文化相結合,在繼承與創新中尋找新機遇,走一條‘儒茶’創制之路。”2011年,西昆村鄉賢孔慶德回鄉后,以茶為媒、文化為基,讓白茶與西昆的文化之名相融相長,并帶動一批批茶企、茶農加入,推動茶產業振興發展,在福鼎白茶發展大潮中穩居一席之地。
靠山唱山歌,靠海念海經。在福鼎市八尺門海域,隨著一艘艘活水船抵達,近400萬尾大黃魚苗相繼躍入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內暫養。
“這批魚苗由我們與集美大學合作,挑選了不同品種進行示范培育。目前,魚苗已經長到5厘米,條形好、成活率高,要通過‘分苗’來控制培育密度。”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福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王朝新介紹,暫養可讓大黃魚苗提前適應海區環境,進一步提高成活率,同時節省成本,方便養殖戶挑選。
從育苗到養成、銷售,福鼎積極推進全產業鏈“一條龍”發展。據統計,福鼎市共有38家大黃魚育苗場,省級原良種場2家,總育苗水體約20萬立方米,育苗能力約20億尾。今年,有25家大黃魚育苗場開展育苗工作,估計6至7厘米春苗出苗量約9億尾,占大黃魚總育苗量60%以上。
近年來,福鼎白茶、漁業兩大百億級產業欣欣向榮,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55億元,福鼎白茶公共品牌榮獲2024年全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指數第一;深化海洋漁業“六大工程”,推廣深遠海養殖網箱54口、環保型撐桿養殖800畝,桐城海尾等5個漁港建成投用,入選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特色農業亮點頻出,梔子產業鏈突破12億元,福鼎檳榔芋、桐江鱸魚摘得“福農優品”品牌授權,全年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7個,有效增量連續三年排名全省前三。福鼎獲評全國地理標志百強縣、省級林下經濟重點縣。
鄉村建設展新貌
走進福鼎市山前街道水北村,兩岸青山如黛,廊亭、公園、步道錯落有致,引來不少市民打卡拍照。
水北村黨支部書記謝桂學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水北村先后開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村莊綠化、水體凈化等,補上基礎設施短板。村里深挖歷史古跡、民俗文化,串點成線,集觀光、文化體驗、運動康體、休閑度假于一體,讓大家宜居更宜業。
沿著嶄新的Y816鄉道,步入佳陽畬族鄉安仁村,一路山海相映,風光旖旎。“以漁旅融合為切入點,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我們爭取Y816上安線佳陽鄉三丘田至安仁段路面改造工程等道路建設,并實施沙埕灣跨海大橋健身步道銜接項目,喚醒大橋兩側現有4公里步道資源,構筑濱海旅游資源風景道,進一步提升旅游吸引力。”安仁村黨支部書記江招鋒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優勢和寶貴財富。2024年,福鼎深化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專項行動和“五個美麗”建設,創建美麗庭院190戶、鄉村微景觀78個,打造農村人居環境特色樣板村5個,創建“標準版”村莊62個、“提升版”村莊35個,整治農村裸房4900棟,推動鄉村環境由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蝶變。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鄉村整體風貌‘微改造、精提升’,多元塑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鄉村圖景,全方位提升鄉村品質。”福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董群開說。